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无力中的怒吼:文化批判的历史与现状(2)

2013-08-02 01:05
导读:在蝇营狗苟的现实主义者和不怀好意的意识形态鼓吹者那里,批判的失败似乎是不证自明的,仅仅是现实便可以回答这一问题。然而,人们忘了,文化批判
 在蝇营狗苟的现实主义者和不怀好意的意识形态鼓吹者那里,批判的失败似乎是不证自明的,仅仅是现实便可以回答这一问题。然而,人们忘了,文化批判要改变的不是架构本身,而是渗透入这些架构的文化意识形态指令;它不是直接改变,而是改变人,改变人的精神向度、人格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特别是,它期盼着人性的进化和回归。它不是物质转换,而是人的存在的变异,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急功近利的思维方式和功利主义的视角无法切入文化批判的内在,对此大可不必怀疑。
  
  因此,西方者们的文化批判的困境最终只能在他们心中激起焦虑,即对人的解放的渴望导致的迫切。这种文化批判是一股运行的地火,虽然大地上的罪恶仍在横行,但它终有一天会喷博而出,将一切罪恶烧成灰烬。它一旦存在便是一种力量的积累。它能被人们捕捉到,虽然表面上对他没有什么影响,但终会引起变异,最终改变驱动人这种“机器”运转的指令。无论是它存在的必要性,还是存在的迫切性,以及它的存在困境,都根源于这样的一个现实:人的存在的属性已基本上表现为一种社会属性,而这些东西恰恰是文化给予的;相应地统治已经通过文化意识形态的操纵来获得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证明以及它的存在的保证。解放人从文化批判开始,它构成了批判的中心。
  
   文化批判建基于这样的一个逻辑:人是文化动物,正是靠文化他才得以成为人,也正因此他被文化所规定。我们看见的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人”,而是人的形形色色的文化属性。从这种意义上讲,是文化本身为人的解放,为文化批判提供了一个先验的价值依据。
  
  什么是文化(culture)?这个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词语解释起来却相当麻烦,每个人看待它都有自己的视角和层面,因而侧重点不一,导致它的“能指”非常之多。据考证,文化有160多种定义,每个定义都摸到了“文化”这头大象的某个部位。中国大百科辞典将它解释为:“文化,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则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以巨大影响和作用。” 而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1871年)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文化(culture)从词源学的角度上讲来自拉丁文cultura,原指对土地的耕作和对植物的栽培,后引申为对人的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培养,表示人类开化走向文明的程度。人作为一种独特的生物,其未特定化和未专门化的生理构造使其无法仅仅凭借本能生存,而在进化过程中本能的丧失必须有另一种更灵活的应对世界的生存和发展的手段。这种手段便是文化创造。从本质上讲,文化的出现实属必然。首先,人的未特定化和未专门化的生理构造为人的意识的分裂提供了可能,当人的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产生后,人建立了与世界的主客体关系。这种主客体关系、这种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的分裂为人认识世界,进而改造世界提供了先在的精神向度。于是,人从自然界里分裂出来,他超越了纯粹动物生存的藩篱,他利用意识、思想从大自然里拿取创造出了一个人工世界,他们形成了社会,创造了一系列的社会关系。这两方面的活动便是一种文化(文明)活动,人就依靠这两方面的活动来保证他的存在。因此,文化构成了人的“第二天性”,或者说是人丧失本能之后的“第二本能”。它既是对人的躯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培养,同时也构成了人的存在的属性。我们看见的人都是一种文化的展示,抽干了文化属性我们将无法描述、界定一个人。没有文化属性的支撑他将无法思考、行动、生存,他的存在本身只能轰然倒地。
  
  然而从文化批判的角度上讲,文化非指广义的“文明”,它并非包罗万象。文明使一切“后天创造”而非天然的东西都纳入它的范畴,而文化则主要与“精神生活”而非“物质生产”有关,尽管这两个领域是相互渗透的。它有点接近于泰勒的定义,但强调的不仅仅是它的精神形态,还包括它的物质载体。或者说,赖以承载文化本身的物质载体本身已渗透了文化的指令,它们已经融为一体。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任何一个社会的主流思想观念都是社会既得利益集团的意志的反映,或者说是统治者的意志的反映,尽管这种意志通过冒充为“大众的意志表达”而具有了一种欺骗的性,似乎是集体认同的结果。故此,文化从来不是中性的,它在构成一个人的属性时已经隐含了一定的操纵指令,这种指令通过一种无形中的价值判断体现出来。从这种意义上讲,文化批判中的文化含意大致指的是这样一些东西:一种弥漫于宗教、、科学、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的渗透有统治指令的精神形态;一种被统治意识形态操纵或者说是它的另一种表达的大众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信仰方式、精神向度;一种体现于国家统治机构中的技术化、程序化的操作方式------而这三个方面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整体,即一种统治的文化机制,这种文化机制通过形形色色的诸如、学校、工会、宣传机构、官僚机构的运作而体现出来。它是一张无形的、渗透到人的生活、精神、存在内核的方方面面的天罗地网,将人网络进它的各种属性之中。
  
  在中国,文化很有“文治教化”的意思。文化的本意便是对人的“规划”和“改造”。“自然人”不存在文化属性,而“社会人”则除了自然属性之外,更多地是一种社会属性,而这种社会属性实质上是文化属性。因此,“文化决定论”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的:有什么样的文化便必然能造就出什么样的人(尽管这种人与文化的作用是相互的),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主要就是文化的区别。从“自然”走向“社会”的人其意识结构、精神结构可以说是一张“白纸”,你给他以什么样的“文化塑造”,他便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也就等于说,他的思考材料、思维方式、行为反应、精神形态、人格结构等都必须依靠文化来支撑,或者说它们实质上是文化的另一种表达,可以被纳入统治一个社会的文化机制之中。因此,极端地说驱动人思考和行动的指令便是他所接受的文化的指令,他对文化的认同是本能似的----实际上这也是他的一种本能-----,能够操纵文化便也等于操纵了人。因此,文化的一大特征便是具有对人“洗脑”的功能:要么通过社会化在人的大脑里注入各种指令,要么通过隐含有价值判断和统治强力的威胁的宣传灌输将人原本具有的内容洗得干干净净。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这样,文化是一种“重构”,同时也是一种遮蔽。首先,通过社会化使一个人成为与这个社会所要求的角色相符合的人,这种社会化先在地压抑了不利于这个社会的各种人的本能,这种本能不仅仅是弗洛伊德意义上的“本我”,还包括许多对这个社会----准确地说是对统治者的统治-----构成威胁的祖先的和人性的经验。人扮演他被规定的社会角色时也接受了一套曾经否定过他的文化,他恰恰是以付出自己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社会人的代价来获得进入这个社会并被认可的资格。其次,存在于社会中的人无时不刻需要生活、工作、消费、享受,渴望参与文化活动,渴求精神的拯救甚至一种终极关怀。而这一切都只能从社会既成文化模式中寻找,统治的文化机制提供的也恰恰是这些东西。每一种生活、工作和消费都通过特定的运作方式和存在模式告诉人们:如此这般便是正常的、合理的、有意义的、被认可的、能获得自我价值的确认的。这些存在方式的内容已经被植入了统治的文化机制的指令,或直接修改其内容,
上一篇:论袁宏道的佛学思想网 下一篇:怀旧文化批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