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贾学之幸——石声汉先生古农学思想、研究方法(2)

2013-08-31 01:09
导读:的古农学。然而,显隐兴替本是学科发展的正常现象,古农学近年虽步履迟缓,但学科自在的地位和固有的学术价值规律,决定其势必再度中兴,并将取得
的古农学。然而,显隐兴替本是学科发展的正常现象,古农学近年虽步履迟缓,但学科自在的地位和固有的学术价值规律,决定其势必再度中兴,并将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小学兼农学的考证法
 
    石声汉先生研治古农学既有鲜明学科思想,又具富有创造意识的科学方法,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称赞他“巧思过人”,即就其古农学思想和研究方法而推崇。关于石声汉先生研治古农学的基本方法用自已的话概括起来说就是“传统的小学修养和近代科学的最新成就”[9],他运用这种方法校注整理农书,也用于考证研究重大古代农事农史。“小学和农学”[10]相结合的考证方法,是在严守校勘成法、绝不轻改原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传统文字学(小学)手段考证农书古籍文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并结合文献学的手段解决版本方面的各种问题,昭明古代农事名物的原本情状。在此基础上极尽现代科学理论、方法之优长,剖析其中的技术原理,揭示生产经验和农业知识的科学成分,并指出局限、错误及违背现代科学之处。通过深入考证研究再将结论和凭据,按通常校注方式加以记载。这种传统学术与现代科研相结合的研究过程似乎顺理成章,其实很不简单。翻阅石声汉先生的校注,便知这种大跨度的学科交叉结合,实为一创造性的研究过程,能以一人才力而兼之,实屑大不易。兹仍就“农学”和“小学”两方面,分析石声汉先生创用的这种研究方法,以及何以独能运用此法的个人原因。
    就农学方面看,采用现代化农业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主导农书、农事考证,这是石声汉先生倡立的古农学与旧考据学的本质区别,而现代农学的具体应用又表现在不同的层次上。首先是将现代农学理论和知识体系作为农事考证的参照,石声汉先生的注文和著作并未完全遵循古农书经验性的理论和知识系统,而是站在现代农学理论的高度考注农书,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的体系分科别类地研究古代农业。同时,注意学随时变,把现代农学概念大量移植于古农学,古今概念间则通过严谨的训诂统一名实关系,既不违古代农业实际,又保持所用概念的科学性而易为现代人接受。因此在农书校注中很重视农事名物古今概念的“对释”,重大农书则以今语通释,创行了古农书“今释”体例.其次是现代农学研究方法普遍应用,使古代农事的考证过程和结果科学化。在以田间实验为中心的多种途径的农业科学研究方法之中,综合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已成精良研究方法体系,古农学虽很少径用其具体的实验方法,但从石声汉先生实际工作和论著中仍可看出现代科学方法论的思想主导着整个感知、思维及研究的全过程。例如在搜集整理资料时,除善用文献外,也很重视实际观察和;选题研究过程中更能巧妙使用具体与抽象、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与历史等辩证思维方法形成科学认识,进而以、类比和系统方法等建立理论体系。他重实践。躬亲资料到著述的整个研究工作环节,有实证学者的风格,同时重视理论探索,有思辩学者的风采,大约是攻获植物生理博士的功力,对于农业科学技术善作哲学思考,故研究结论显得精辟而富有哲理。总之,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检阅石声汉先生的古农学研究,在名物的考证、农事的解读、农史的研究、农书的整理、论作的撰著等方面,几乎都可看出科学方法在这一古老领域的创造性运用,日本学者据其书而识其人,也惊异地发现他“作为自然科学者所磨炼的分析能力,不随从别人而展示独自的境地”[11]的创新意识。石声汉先生现代农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素养显然源于长期从事的生物学专业基础,17岁入武昌高等师范生物系就读,21岁助教于中山大学即授动、植物学并进行脊椎动物分类研究,26岁考入英国伦敦大学攻读植物生,29岁回国先后任杭州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农专生物学教授,并以植物生理学家名世。解放后20多年久居西北农学院,执教植物生理生化,主攻作物水分生理研究。生理生化为生物学基础,而生物学又是现代农业科学基础科学的中坚学科,正是以精深的植物生理学和广博的生物学基础,再加对西北农业和本校农学各专业的全面涉猎,石声汉先生蓄蕴了精博的现代农业科学修养,故在古农学研究中能驾熟就轻,触处即通。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石声汉先生研究方法另一面是小学为中坚的传统考据学,主用于古农书整理,也行之于有关农事农史的研究。由于古农书毕竟属于古籍文献,古农学概以古代农业科学技术为对象,完全凭借现代科学尚难解决本学科基本矛盾,唯有结合运用传统考据学首先扫清古代语言文字、农事名物、文献形式等方面的障碍,才能客观地认识学科对象的历史面貌及其本质。考据学本是我国古代学术研究中相沿既久的一种常规方法,至前清臻于科学完善,鼎盛时期百余年几乎统治了整个清代学术界,近现代之交尚存遗风余韵。清代考据学的精萃在于“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强调通过严谨的文献资料考核研究古代事物。从方法论角度看,其科学性在于严格地运用归纳法,依靠大量例证加以结论,致有“例不十,论不立”之说.至晚清西学东渐,在现代科学方法全面兴起的历史条件下,考据学相形见绌,逐渐显露种种弊端,但考据学“求实”精神和“归纳”研究方法,终不失为我术的优良传统,仍有可信用的科学成分,有待在某些领域继续使用、改造和光大发扬。石声汉先生正是在这种立场上将传统考据的科学精华移植于古农学领域。考据学的中心学问是传统的语盲文字学,即由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组成的所谓“小学”,着重从形、音、义方面训释古籍字、词、语义。小学三科中以音韵为中坚,通过语音历史演变规律推求古音,进而因声求义以获正解,故音韵在考据中最关键也最艰深,令人惊异的是石声汉先生音韵学造诣极高,即使专攻音韵学的传统语言学家也常叹服其精。据西北农大一位前辈回忆,石声汉先生在一次诚挚交谈中曾言,他所以敢受农书整理之命,实与“自巳懂古音,在音韵学上下过功夫”有很大关系。因为音韵学是古代文献语言的核心,通音韵则小学通,小学通则古书通,古书通则考据遂通。当然,多种学科构成的传统考据也并非音学一把锐器可以包揽,还需要文字、训诂、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以及整个历史的知识,方可考明古代文献中的复杂事物。这种综合才能或称为“考据功力”,清代学者即以此相矜尚,然石声汉先生竞能在这多方面头头是道,俱见功力。从石声汉先生农书注释和古农学论著中,常见以声音为主的古文字形、音、义彼此互求,或以古构词和语法规律求农作物名类,或用方言俗语及某些外来古语辨农史是非,小学方法运用十分娴熟。有关文献学知识也颇为渊博,古籍学家所论的目录、版本、校勘三长,似乎无一不精,故善从各类文献中钩沉辑佚为人鲜知的农书和资料,有时胆色俱励地直斥某书之伪,并详确地辨明伪书、伪文、伪者和作伪时代。在古代历史和中外文化知识方面,更见博闻强记之长,披揽积蓄极为丰富,故能随时将古代农书农事置于具体历史背景下加以综合研究。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人或不解长期从事现代科学研究的专家,何以对传统学问有如此广博精深的修养?据知其人者论,实不唯其才华横溢,先天秉赋过人,主要还是生平于文史知识为主的“国学”孜孜不息的涵养之功。石声汉先生出身一贫穷的寒士之家,他的父亲曾为人佣笔,精诗文、书法、国画、金石、篆刻等,所以他在清苦中尝得较早的家学启蒙。5岁习《四书》,7岁读《诗经》、《左传》,8岁看《聊斋志异》。幼年阅《红楼梦》即达十多遍。小学已诵读大量诗词古文,自幼铺奠了古典的根基。后来从业现代自然科学,终不减嗜古好文兴趣,过盛的文才处处溢露,日
上一篇:新理性精神与文化诗学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