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竹简“■”字与孔子仁学(3)
2013-09-18 01:22
导读:限和范围,而只是规定了实践的过程和方向。故谈仁很少从定义入手,而是根据仁的特点随处指点。“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斯
限和范围,而只是规定了实践的过程和方向。故谈仁很少从定义入手,而是根据仁的特点随处指点。“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斯言也訒,其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颜渊》)据《仲尼弟子列传》,司马牛“多言而躁”,故孔子要求他“其言也訒”,说话要谨慎。这表明克服了自身的缺点便可达到仁,当然“其言也訒”本身并不等于仁。“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仁代表了“成己”、“爱人”的实践超越过程,需要“先难而后获”,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就实践过程言仁。同样,“先难而后获”本身并不等于仁。所以要给“仁”下一个定义的话,可以说:仁表达、反映的是生命实践超越,“成己”、“爱人”的整个过程,凡属于这一过程的、凡有利于实现这一过程的,都可称作是仁。仁是全体,仁是过程。这是孔子仁的独特之处,也是理解孔子仁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