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4、□□令:诸都督刺史上佐 都[ ] [ ]
(养老令):凡大贰以下及国司, 每年分
5、□朝集若上佐已上有阙及事故,只有[ 录事] 参军代集,若录事参军有[ ]
番朝集,
6、月廿五日到京,十一月一日见。
所部之内,见任及
7、解代,皆须知。其在任以
解代,皆须知。其在任以来,年别状迹,随问
8、辩答。若知长官考有不当,
辨答。
9、随状通送。
不难看出,残卷所存相关字句(如7行)与上述《养老考课令》完全相合,二者显然同出一源,我们可依据后者复原前者。至于其中含义,是说朝集使入京,对于所部内之官员,无论是现任,还是解代者,都应熟知他们一年来的功过行能,这样才能在应付外官考课的问题时对答如流。按唐前期考课之制:“每年别敕定京官位望高者二人,其一人校京官考,一人校外官考;又定给事中、中书舍人各一人,其一人监京官考,一人监外官考;(考功)郎中判京官考,员外郎判外官考。其检覆同者,皆以功过上使。京官则集应考之人对读注定,外官对朝集使注定讫,各以奏闻。” 也就是前引《唐六典》所云朝集使必须“以十月二十五日至于京都,十一月一日户部引见讫,于尚书省与群官礼见,然后集于考堂,应考绩之事。”
“凡官人景迹功过应附考者,皆须实录,其前任有犯私罪,断在今任者,亦同见任法。即改任,应计前任日为考者,功过并附。注考官人,唯得述其实事,不得妄加臧不。若注状乖舛、褒贬不当(原注:谓景迹功状高而考第下,或考第优而景迹劣之类),及隐其功过以致升降者,各准所失轻重,降所由官人考。即朝集使褒贬进退失实者,亦如之。”
对于最后这一规定,《令集解》注释引《古记》曰:
问:“即朝集使褒贬进退失实者亦如之。若为?”答:“朝集使不在所褒贬,唯长官所褒贬有不当者,必正谏合改正。今赍不当考文来,所以降朝集使考耳。何以知者?下条云:‘大贰以下及国司,每年分番朝集。所部之内,见任及解代,皆须知。其在任以来,年别状迹,随问辨答。’依此文,朝集使一事以上合知也。”
《古记》是大宝令的注释书,成书于天平十年正月(开元二十六年)至天平十二年(开元二十八年)八月间。 此书征引了大量的唐令格式,成为仁井田陞先生复原唐令的一个重要来源,本条所载恐亦出自唐制。我们可参照其规定推知残卷“若知长官考有不当,……以状通送”的含义:因为朝集使入京时带着地方各级官员的考簿,在考堂上,他必须回答负责外官考课的官员提出的各种问题,如果他知道长官在考课本地官员时有不当之处,必须主动向中央汇报,“以状通送”,否则自己会受到降考的处罚。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10、户部格:敕,诸州应朝
(开元八年)敕,诸州 朝集使,长官、上佐,分蕃入
11、计,如次到有故,判
计,如次到有故,判司代行。未经考者,不在
12、集限,其员外同正员,
禁限。其员外同正员,次正官后集。
显而易见,文书中残余文句与《唐会要》所载开元八年十一月十二日的这道敕文几乎完全相同,我们可以断定二者同出一源,也就是说,这道敕文被编入格中,因此,对于文书残缺部分据此加以推补,如上节录文所示。需要说明的是,《会要》敕中的“禁限”,当误。残卷作“集限”,文意无疑更加通达,《会要》可能是在传抄中出现了错误。
下面我们来分析这条《户部格》的一些相关问题。如所周知,唐代前期的法典体系由律、令、格、式四部分构成,其中又以格为最权威、最活跃的因素,作为律、令、式的追加法,它可以修改、补充、变通它们的规定,甚至能以格破律,如《唐律疏议》卷四“诸彼此俱罪之赃”条疏议曰:“其铸钱,见有别格,从格断。余条有别格见行破律者,并准此”。 毫无疑问,唐格的研究对于整体理解唐代法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过由于唐格亡佚已久,现存文献中只能找到极少片段,所幸敦煌吐鲁番遗书中保存着几件唐格写本残卷,成为唐格研究最为宝贵的原始材料,在对其进行解读研究方面,前辈学者作了大量的工作, 特别是刘俊文先生的大作《论唐格——敦煌本唐格残卷研究》,更使我们对于唐格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解。 目前汇集敦煌吐鲁番中唐格文书(及已判定为唐格的文书)的著作有如下几种:(1)山本达郎、冈野诚、池田温合编《敦煌吐鲁番资料》第I卷《法制文献》(下表简称“山本等”); (2)刘俊文《敦煌吐鲁番唐代法制文书考释》(下表简称“刘”); (3)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二辑(下表简称“唐”); 这三种著作对于唐格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推进作用。之后池田温先生又发现了一件新的唐格文书,即北京藏周字六十九号残卷,据他考订为开元新格卷三户部断卷,他并据此研究了开元后期的土地政策问题。 我们先将目前已经判定的敦煌吐鲁番本唐格残卷列表如下,作为我们研究本条格文的对照材料(表一):
表一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名称 编号 特征 录文与研究 备注
神龙散颁刑部格 S.3078+
S.4673 首全尾残,共余120行,明确题名:散颁刑部格,下列刑部四司名称。每条格文起首有“一”标示,无“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