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国家信息技术政策需求及其内容框架

2014-06-02 01:11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试论国家信息技术政策需求及其内容框架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政策  政策框架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政策  政策框架

  [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政策需求和内容框架。

  1国家信息技术政策需求分析

  国家信息技术政策需求的形成与信息技术应用的13益广泛密不可分。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对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新的途径。联合国大学美国理事会(AU/UNU)曾组织了“千年工程”的研究,并于1999年6月发表了“全球未来15个机遇”的报告,其中机遇之一就是由信息技术革命推动的信息化。根据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OOO年,我国国家信息化指数(NIQ)为38.46,其中信息技术应用指数最高,达到65.89[1]。这表明,信息技术应用发展较快,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拉动信息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信息领域的社会关系开始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这些关系常常因的不正当作用而被扭曲,产生矛盾和冲突。我国目前在信息技术领域主要面临着以下一些问题:

  (1)数字鸿沟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财富,尤其是给发达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同时,也使社会原有的稳定状态丧失,并朝着以新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稳定状态转变。在转变过程中,信息福利的区域差异日益扩大,全球开发和拥有信息新技术的国家获得的信息福利远远高于仅仅消费信息新技术产品的国家。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最典型的影响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信息技术创新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处理、储存、传递和利用上的差距迅速扩大,产生两极分化。这种巨大的落差,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其程度大大超过了世界上的贫富差距。

  全球高收入国家(约占全球18)的人均GDP为最低收入国家(约占全球人口20A0)的人均GDP的100倍,而按信息化指标(如人均数、人均上网人数)衡量的差距则高达500倍以上。目前,美国一国拥有的计算机数为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世界上95的因特网用户集中在不到5的人口中;因特网网页中有81是英文的,中文只占了不到1的比例;世界大型数据库中有7O设在美国;纽约一个城市拥有的网络主机数超过了全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的总和【2]。目前,由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而导致的巨大数字鸿沟正呈现扩大化的趋势。

  (2)信息技术引进、开发和标准化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内容复杂,开发高、难度大,对应用有较高的要求。对于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定时期,一种信息技术,究竟是引进合适,还是开发合适?如果选择信息技术引进,那么引进什么?从何处引进?怎么引进?先引进什么后引进什么?如果选择信息技术开发,那么开发什么?怎么开发?先开发什么后开发什么?此外,绝大多数对象技术的应用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即正面的影响和负面的影响都不容忽视。如何正确评估和把握对象技术?如何预测一种对象技术的潜力及应用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如何防止对象技术开发或引进中的盲目性以及最大限度地节省现有的存量资源?所有这些,都对信息政策提出了强烈的需求。就信息技术标准而言,它不仅支撑着人类信息活动的质量和能力,而且它的非关税壁垒效应还是影响国家竞争优势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尤其是信息技术标准战略和信息技术专利战略的有机融合,会使国家的竞争地位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正因如此,许多信息强国纷纷推行信息技术标准化。但是信息技术标准化实践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何使所提出的标准为国际社会承认,成为lT行业的通行标准?如何将已经被认可的信息技术标准与专利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创造行业技术壁垒优势来赢得竞争优势?所有这些,都对信息技术政策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信息技术涉及计算机技术、技术、光声记录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其他与信息相关的技术,属于现代社会高新技术的范畴。不论是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开发,还是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利用,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巨大,近期效益体现不明显,但对人类信息活动的长远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正因如此,许多国家不遗余力地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投人和建设。例如,韩国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视为关系信息社会经济发展和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早在1993年就制定了建设国家超高速信息通信网的计划。1999年3月,韩国信息通信部发表了一份题为《21世纪网络韩国》的报告,将面向知识社会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强化、充分利用信息基础设施促使国家生产率的提高及培育信息基础设施基础上的新业务,作为韩国未来四年中致力突破的三个领域[3]。目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尤其是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不仅比较薄弱,而且重复建设的现象也比较严重,亟待国家从政策上予以协调。此外,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对政策的需求还有很多,如在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信息技术活动中的利益分配、信息产权、信息安全、国家主权和利益、国际关系等方面,都亟待从政策高度做出回答,从而形成了对国家信息技术政策日益紧迫的需求。中国加人wTO后,根据wTO的有关要求,中国社会各界,尤其是lT领域必须直面《信息技术协议》,严格履行承诺,即在2005年之前,取消半导体、计算机、通信设备以及半导体设备的关税,这势必使我国当前的国家信息技术政策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更为迫切。正如美者波拉特(M.U.Porat)所说的,现代信息技术引起的经济社会的摩擦有一部分可以根据原理得以解决,有一些靠市场无法解决,需要政府信息政策的调整,以争取合理开发利用信息技术的主动地位,维护自身利益和主权。波拉特还以能源部门、粮食和部门、健康和医疗部门、住宅和建设部门、部门、批发和零售部门为例,对这些部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各种信息政策需求进行了分析H]。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一日千里的时代,以政策手段归正现有的不良信息技术应用行为十分迫切,这是人类步入信息时代后的共同呼声。

上一篇:重构历史与建构文化身份——浅析台湾原住民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