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概念合成理论框架下的情感隐喻认知阐释(4)

2014-07-09 01:38
导读:情感隐喻的实质是用一种概念去影射另外一种概念。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常利用不同对象间某些属性的相似性引发联想,从而借助已知去认识或理解未知

  情感隐喻的实质是用一种概念去影射另外一种概念。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常利用不同对象间某些属性的相似性引发联想,从而借助已知去认识或理解未知,借助具体去认识或理解抽象。弗科尼尔的概念合成理论认为,空间的映现是人类思维组织的一部分[4]。虽然为这种映现提供了相当多的素材,但映现本质上不是语言的,它们存在于概念形成之中。透过情感隐喻表达的语言形式,我们发现概念整合反映了情感概念形成的轨迹,这种整合包括了建立相互映现的心理空间网络,在此网络中各概念以各种形式整合成新的空间,使我们获得对新概念新事物的认知。概念整合作为一个普遍的认知机制制约着情感隐喻意义的构建过程。以该理论为分析框架,情感隐喻可以解释为两个输入空间之间的部分结构的映射,即一个范畴赖以得到解释的概念域是用另外一个概念域来解释的。情感隐喻的运用不仅是一种概念之间的互相投射过程,不仅是描述情感的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思维过程的体现,是抽象概念具体化的结果。它既是人的经验结构与语言结构之间的自然联系,又是人的认识思维和语言表达共同发展的结果。本文从概念合成的角度,结合语言实例,对情感隐喻认知与概念整合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了情感隐喻在语言运用中的特点及其认知过程。隐喻性语言是语言重要的基本的组成部分,情感隐喻在概念合成理论框架下呈现其清晰的认知过程,正是由于人们普遍的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身体经验,才使情感隐喻的抽象概念得以表达。可见,概念合成理论对情感隐喻同样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解释力。
  
  [参考文献]
  [1]陈嘉映.语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2]Lakoff, G.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束定芳.语言的认知研究——认知语言学论文精选[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4.
  [4]Mark Turner and Gilles Fauconnier. Conceptual Integration and Formal Expression[J]. Journal of Metaphor and Symbolic Activity, volume10, number3.

上一篇:反语认知的概念整合理论解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