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军垦文化传播相关问题分析

2014-07-28 01:14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军垦文化传播相关问题分析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关键词]军垦;价值;传播策略

  [关键词]军垦;价值;传播策略

  [论文摘要]军垦文化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屯垦戍边中逐步积淀而形成的一种有着独特内涵的文化类型,它体现出了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中凝聚了诸多代表发展方向的先进性因素。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发挥军垦文化的精神作用,就要尊重军垦文化的传播规律,强化军垦文化的传播意识,树立军垦文化的传播观念。

    对于军垦文化的命名,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本文使用“军垦文化”这一概念主要是基于中国从历代西域屯垦到现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发建设,屯垦主体均为军人。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军垦比屯垦更能形象地表明兵团文化的实质。虽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曾经的军人已为现在的农工,但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直到今天都保持着区别于中国其他各省、自治区的准军事组织的特征。兵团独特的自然、构成、结构、社会结构、地位等造就了军垦文化独特的内涵。

    军垦文化,是伴随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及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以下简称“兵团”),以兵团为组织基础,以“热爱祖国、屯垦戍边、艰苦、无私奉献”的兵团精神为核心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其精神文化内涵为兵团精神。

    一般来说,文化分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次,但更鲜明地体现在精神文化层面,即趣味、价值观念、规范、思维方式等。从这一层面理解,军垦文化的精神价值体现在:政治上,促进民族团结、防止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经济上,开发新疆、建设新疆,提高兵团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文化上,促进不同民族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融。

    军垦新城新疆石河子举办了两届“军垦文化节”,该文化节由石河子市政府牵头,市文体局、文联、旅游局各部门配合,以打造军垦文化品牌、弘扬石河子精神为主题,重点体现“军垦”、“绿色”、“魅力”、“开放”、“和谐”、“文明”六大特色。军垦旅游文化节的举办,是对外传播军垦文化的一次有益尝试,也引发了对军垦文化传播的进一步思考。

  一、军垦文化传播的必要性

  (一)兵团军垦文化传承的需要

  兵团人口的基础是戍边军队和移民,第一代兵团人几乎都是有组织的内地移民,移民是兵团形成和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也是塑造热爱祖国、热爱和无私奉献军垦文化核心内涵的主体。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兵团人口内部结构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一方面,大量人口内迁,尤其是大量高素质人才一流失;另一方面,老一辈军垦战士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参加兵团开发建设的支边青年大量退休,团场青年大多数不愿意务农承包土地,而作为新鲜血液补充的内地大量剩余劳动力,大都来自落后地区,文化程度偏低,他们来兵团的目的主要是谋生或获取经济利益。单纯以经济利益为指向性的移民群体,不仅难以对军垦文化产生认同而自愿改变生活习俗和观念去适应兵团的需要,甚至逐渐成为异地某种区域文化的代表,这种文化上的不和谐音对于兵团屯垦戍边伟大事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原兵团副政委王崇久说:“我们要通过文化的力量,重振兵团人屯垦戍边的信心,并将其渗透到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之中,以实现兵团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ff[3]半个多世纪里逐渐凝成的军垦文化在新的时代通过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焕发光彩,对它的不断传播与弘扬是增强兵团群众对兵团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自豪感的巨大推动力。

    (二)军垦文化的传播价值

    军垦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包含着独特的文化价值。不论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充满激情的“铸剑为犁”,还是九十年代奋起直追的“再创辉煌”,以及反映这些精神的历史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都已经形成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军垦文化载体。军垦文化中“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奉献等价值观念,仍然是当前我国构建的有机内容。传播军垦文化就是讴歌革命英雄、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

    军垦文化的传播也是促进兵团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相当满足,人们的消费形态必然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文化消费。

    生产建设兵团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一个有很大影响的军事政治组织。但这一特殊组织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内地兵团的相继取消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由于地处边疆,虽一直存在(中间有短暂取消),但却没有对外扩大宣传。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人,兵团的“神秘外衣”逐渐脱去,其影响也日渐扩大。军垦文化作为独特而稀缺的文化资源,其精神文化价值与价值也日渐凸显。近年来,伴随着全国各地出现的红色旅游热,军垦文化旅游也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旅游品种。

    兵团地处新疆,不仅有因兵团文化与新疆地域文化的交融互补而产生的丰富民族文化资源,而且有由漫长的边境线而衍生的独特的地理环境旅游资源,把军垦文化和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寓思想道德于文化娱乐、观光游览之中,二者相映生辉、相得益彰,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又有利于把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推动新疆的经济发展。因此,将军垦文化由单一的政治教育模式向市场经营模式转变,逐渐将军垦文化资源推进市场,从而创造出军垦文化资源的新型文化产业经济模式应该成为传播军垦文化的推动力量。

    另外,虽然内地兵团已经取消,但老一辈对于“兵团”及其所代表的那一段历史的记忆却依然清晰。因此,以兵团为题材的文化产品(包括影视、著作、歌曲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显示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二、军垦文化传播策略

上一篇:孔子学院承载武术文化传播对策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