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商品的拜物教导致了产品的同质,启蒙的原则和商品拜物教都剥夺了人的主体性,而这种失去了主体性的人就是大众,文化是一种虚假的启蒙,文化工业进行有计划的文化产品生产,都是商业的产物,文化工业不存在真的差异,所谓的差异仅仅是表象,来欺骗大众,文化工业体系中,大众完全被剥夺了主体性和反抗性,导致了对文化工业的绝对认同,大众在文化产品面前是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和选择性的,只是被动的接受文化工业的欺骗,在看电影时只能够匆忙的接受电影传达的信息,持久的思考是不存在的。电影是以仿真的真实出现在大众面前,大众把电影当作了真实存在的东西,大众的想象力消失了。
而文化的同质性导致了大众的被动接受,这实际是产品的真正风格消失了,复制下是没有真正的艺术产生,经典艺术的独特性消失了,同质成为当前文化产品的最大特色。而对文本的填充是在对话和反抗中才能实现的,大众文化的同质性和单向接受性决定了这种填充已不再存在。
当然,虽然文化工业来势凶猛,但我们也不能仅据此就得出观众彻底“失语”的结论,这种灰色的论调并不可取。我们看到的是研究者在对大众文化正视的同时,也努力寻找切实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边缘化的间题。笔者相信,只要大众提高了自身的文化修养,认真体验着生活的真切感受,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是能够在文化工业面前重获自身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