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全面取缔商业网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014-08-16 01:07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试析全面取缔商业网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青少年沉迷网吧网游已成为当今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网吧管理条例没
青少年沉迷网吧网游已成为当今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网吧管理条例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方山经验表明,解决青少年沉迷网吧网游问题的有效办法是取缔商业网吧,创建公益网吧。
互联网作为当今时代一种技术—经济—文化复合体,其两面性社会效应十分明显。一方面,互联网不仅是一种便捷的通信方式和全新的文化形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而且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和工作助手,给社会生产方式带来了质的飞跃。以至于当今的人们已经无法设想,如果某一天互联网突然消失生活会变成怎样。但另一方面,由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产生的负面社会现象又给人们带来了万般无奈和深恶痛绝。垃圾邮件泛滥,色情淫秽充斥,网络诈骗四起,病毒黑客横行,这些都是由互联网负面性带来的顽症。
互联网带来的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当数青少年沉迷网吧网游。在我国,商业网吧及其派生的网游业不仅助推了“80后”这代人向自私、自闭、孤僻、怪异滑落,而且有可能把“90后”和“2000后”拖入深渊。在当今中国,青少年以网吧为家和靠“K币”生活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如果说互联网是一柄锋利无比的双刃剑,那么,商业网吧从一开始就是青少年的“精神鸦片馆”。为了救救孩子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全面取缔商业网吧的可能性。
商业网吧由波兰姑娘爱娃•帕斯科于1994年9月1日在伦敦创立,本世纪初在我国迅速流行,创始人的初衷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为青年人创造一个学习文化、交流感情、健康娱乐的场所。
然而,互联网在我国大中型城市兴起时正赶上了都市化催生的民工潮以及新一代独生子女进入青少年成长期。商业网吧获得了天赐的发展良机的同时,也造成两大先天性缺陷。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一是服务主体错位。数据显示,我国的商业网吧以年龄在12—22周岁的青少年为主体,主要是家庭生活水平偏低的城镇职工子女、农民工子女和厌学的青少年。这群孩子一旦遇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双缺失,很容易走上俗称的“不学好”的道路。到虚拟世界寻找精神寄托,商业网吧成为首选场所。
二是服务功能错位。“商业网吧可以让青少年学习文化和健康娱乐”,这仅仅是互联网发明者美好的愿望以及网吧业主们漂亮的托词。实际上,我国的商业网吧对大多数青少年而言不仅是单纯的娱乐场所,而且所涉及的内容大都是低俗的或不健康的。网络游戏貌似智力开发工具,实以暴力和赌博为主题,通过强烈的感官刺激引诱青少年大量消耗宝贵的时间和金钱,为社会孵化出一批又一批的“网虫”“网痴”。
2002年6月15日凌晨,北京蓝极速网吧的一场大火吞噬了24个年轻的生命,引起了社会极大的震动,催生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出台。然而,《条例》实施多年,真正落到实处的似乎只有上网登记制度和网吧防火安全监管制度这两篇表面文章,青少年沉迷网吧网游以及色情、暴力和赌博泛滥等网络病不但没有得到根治,而且愈演愈烈。
2006年9月,山西省方山县县委根据一个网迷少年写给县委书记的悔过和求救信,采取了取缔网吧的果断行动,当时在社会上曾引起广泛争议。但时隔两年后人们不难发现,商业网吧作为阴暗的青少年娱乐场所,弊大于利是不争的事实。只有那些把网吧网游业提供的巨大经济利益放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利益之上的既得利益者,或者把商业网吧和互联网技术或网络经济混为一谈的认识模糊者,才会魅着良心或闭着眼睛继续为商业网吧唱赞歌。
其实,方山县的文化和工商部门在宣传和实施《条例》方面并不是特殊的无能之辈,他们对于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不是没有突击检查和严肃查处,群众举报和联合执法之类的举措也照例采用过,但就是不管用,原因何在?我们发现是垄断高额利润在作怪。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关于利润的魔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有过极其生动的引述。“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架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
商业网吧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负面冲击早已人所共知。我国从2005年起对商业网吧先后采取了专项审批、限制小规模和黑网吧经营、限制网吧数量等一系列行政手段,试图用经济杠杆调节网吧业主们的经营行为。结果事与愿违,我国的商业网吧由此变成了垄断性经营行业。不管通过什么门道,只要有办法在该体系中谋得一席之地,垄断高额利润就得到了保障。至于接纳未成年人问题,看似高压线,实则有许多的规避手段,稍有经营头脑的人便会唾手可得。
方山现象告诉人们,《条例》的出台并不象某些文化市场管理者所说,规范了商业网吧的经营行为,基本解决了网吧接纳未成年人问题。否则,文化部、工商
行政管理总局、公安部、教育部等14个中央部门根本用不着在时隔5 年后的2007年3月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面整顿网吧和网络游戏业。
商业网吧及其孪生的网络游戏在国内始终强有力地占据着灰色的垄断高地,并且还带着一个个高新技术和网络经济的光环。谁要跟它过不去,唐诘呵德的帽子就会立刻飞过来。但事实证明,象管理《条例》或整顿《通知》这类的通常行政手段已经不可能挽救商业网吧的功能蜕变。
横向扫描当今世界,象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发达
并没有制订限制上网年龄和上网时间的法律,政府也没有出面采取“扫黄打非”之类的整治行动,但由网吧网游引发的青少年痴迷沉沦问题反而没有象我国这么严重。究其深层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西方发达国家有比较好的法制传统和舆论监督机制,因而没有几个业者敢把充斥低俗黄色的网吧门向青少年敞开。二是西方国家没有也不可能向网吧业提供垄断经营的机会。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最近,有人在互联网上对我国的网游产业登顶世界兴高采烈,但也有许多有识之士表示不以为然,我们甚至感到惊愕。我国的人口占到世界的1/5,但实行了2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后,青少年的比例无疑大大低于该数字。我国的家庭电脑普及率和互联网覆盖率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也只是中上水平,可是我国的网游产业收入居然占到了世界的27%。中国“80后”“90后”的孩子们真会玩!也真有钱!在网吧里居然玩出了一个文化产业的“火车头”,带动了国家的信息产业“大发展”,网络文化“大繁荣”。但不不幸的是,我国网游产业的头把交椅显然是用无数网痴们的青春和他们父母的眼泪和血汗换来的。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不应该为我国网游产业的畸形发展而庆幸,而应该为一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的威胁而呐喊。既然商业网吧已是青少年的精神鸦片馆,它的存在实属弊大于利,那就学习勇敢的方山人,予以全面取缔。
我国商业网吧的兴起和畸形发展有着十分独特而又复杂的社会背景,其负面文化效应已经无法克服。
第一,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在本世纪初的家庭电脑普及率及互联网覆盖率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当初的青少年充满了对网络技术的向往和对网络文化的好奇,而大多数家庭和学校一时又无法提供上网条件,无奈之余才不得不胆颤心惊地走进昏暗神秘的网吧,以便用微薄的零钱换取高新技术带来的快乐。
第二,本世纪初正值我国的社会结构出现大变动,大批企业转制导致许多城市出现结构性失业,过剩的农村劳动力又纷纷涌入城市,单亲家庭的数量逐年递增。那些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如果再遇上家庭教育缺失,一旦进入网吧很容易入迷成瘾,演变成网虫、网痴。
第三,由于城市户籍管理制度和入学制度不合理,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工子女通常被集中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条件较差的中小学就读,不理想的教学环境使许多青少年甚至家长对学业没有追求。于是那些所谓的“学习差生”不仅会把网吧当作打发时间的理想场所,而且会从神通广大的网聊和网游中寻找心理平衡。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第四,独生子女政策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不得已而采取的举措,其最大的负面社会效应,是父母因溺爱子女而导致的少年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和心理成长扭曲。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沉迷网吧首先是责备学校和社会没引导好,没想到自已把溺爱当作关爱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第五,错误的管理体制和不良的社会风气对网吧业的灰色经营产生强大的保护作用。实行专项审批制度和连锁经营制度以后,网吧业便成为了垄断经营行业,专职管理人员和网吧业主就有可能结成利益共同体。可以想象,如果国内大多数文化市场管理者真的按照《条例》的规定去执行,未成年人被严格拒于网吧门外,网吧业岂不早就自然衰亡了,哪里还用得着今天“扫黄打非”,明天“清理整顿”?网游产业登顶世界的美梦又如何成真?
全面取缔商业网吧的提议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批评和担心,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予以逐一排解。
第一,“所有的商业网吧都是非法经营吗”?方山经验告诉我们,这个问题没有实际意义。因为商业网吧的服务主体是未成年人,至今没有变化。如果哪家商业网吧严格拒绝接纳未成年人,它迟早会关门。况且,即使有个别商业网吧能够严格遵纪守法,既无法甄别,也改变不了该行业总体上的灰色和昏暗。
第二,“取缔商业网吧是因噎废食。如同吸烟有害健康但我们不能彻底禁烟一样”。不然。青少年的文化生活可以有多种形式,商业网吧并不是唯一的精神食粮。再说,吸烟危害的是成年人,而商业网吧危害的是青少年,社会有义务消除这种危害。
第三,“商业网吧给国家创造了高利税,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商业网吧是纯粹的文化形式,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质。而对于社会意识形态,人们必须遵循社会利益高于经济利益的原则。一个理性的社会决不能以牺牲一代人为代价换取个别行业或个别集团的高收益。哪怕不是一代人而是一批人或一批弱势群体,该原则仍应遵循。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第四,“取缔商业网吧会限制互联网的发展”。这是一种杞人忧天的思维方式,因为商业网吧只是互联网的一种存在形式而不是互联网的全部内容。商业网吧留下的空缺可以通过更多的办公电脑、学校电脑、家庭电脑、公益网吧去填补。
第五,“取缔了商业网吧青少年的娱乐会单调”。不会。青少年具有爱好娱乐的天性,他们省下玩网络游戏的时间或许能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玩更丰富的其他游戏,更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德智体美均衡发展。
第六,“取缔了商业网吧,没有上网条件的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需求怎么满足”?我国目前的互联网覆盖率和家庭电脑普及率已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取缔商业网吧后,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可以转向学校电脑房或家庭电脑,未成年人沉迷网吧网游的现象将得到彻底扭转。为了向缺乏上网条件的人提供学习和娱乐场所,体现和谐社会的公平原则,各级政府应当同步推行公益网吧建设计划,由中小学校和社区创建一批免费的但有网管员巡视监督的绿色网吧。
方山现象说明,商业网吧不仅早已蜕变为青少年的精神鸦片馆,与建设和谐社会和文明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而且成了社会极少数人的摇钱树。一个地方的商业网吧越发达,青少年弃学上网、沉迷沉沦的问题就越严重。既然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我们呼吁:还是选择关爱青少年成长这个熊掌而放弃网吧经营高收益这条大鱼吧!
关键字:商业网吧 公益网吧 方山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