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国以民为上,民以生为先——老子民生思想探析

2014-09-05 01:40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国以民为上,民以生为先——老子民生思想探析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目前

目前,民生问题乃社会各界关注之焦点。对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于今年新年贺词中着重提到: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春节团拜会也强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正成为社会各个层面的主流话语。而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对古代贤哲的民生思想作一深刻探求,从中汲取有益的思想资源,以古鉴今,裨益当世。正所谓“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而在我国漫长的思想长河之中,老子的民生思想可谓一朵奇葩,至今仍熠熠生辉,对其深刻研析将会为当前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启迪。

老子,名耳,字聃,姓李氏,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民生思想主要体现于《道德经》一书。《道德经》共八十一章,约五千余言,对后世影响深远。鲁迅先生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老子的《道德经》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意蕴,而民生思想则是其精髓所在。老子民生思想的灵魂是“道治”。老子认为,道乃万物之宗,天下之母,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因此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又指出,道化生万物的过程,是由道生出阴阳二气,二气不断交冲,互相激荡,形成一种万物和谐的状态。如其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为和”。老子理想的“道治”,即执政者当以自然和谐之道经国治民,以达致社会的总体和谐。而要以“道治”求和谐,则需侧重民生,国以民为上,民以生为先,民生乃社会和谐之根本。

那何谓民生?孙中山界定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现代《辞海》则简言之:民生即人民的生计。按照此基本内涵,对老子的民生思想进行爬梳,可将其内容剖析为四个部分:尚民为先、崇俭抑奢、慎刑薄赋、以正治国。

一、尚民为先。

我党执政理念的核心是执政为民。胡锦涛总书记对其精辟阐释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党作为执政党的力量源泉就是人民的拥护。“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而要做到执政为民,关键在于从思想上要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即尚民为先。

老子具有强烈的爱民重民情结。由于老子处于“史文阙轶,考古者为之茫昧”的春秋战国变动时期,切身体会到各国兼并、征战频仍、百姓困苦种种社会现实。所以,他指出“人”生存于宇宙之中,同“天”、“地”、“道”一样,都是宇宙中最伟大之物。他称:“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这里“人”即为芸芸民众百姓。因此,他提倡执政者要尚民为先、“爱民治国”。

对于执政者如何才能做到尚民为先,老子提出了如下要求:

首先,执政者要有宽广的胸怀,以民为上。“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特别是在处理与百姓的关系上,执政者要打破官本位思想,彻底摒弃“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优势心理,“以百姓心为心”,谦逊地对待每一个人。“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老子还主张无差别地对待每个人。他说:“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矣。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矣。”做到以民为上,人民就会对执政者“乐推而不厌”。

其次,执政者要有“无私”的精神,舍己为民。老子以天地长存为例,指出:“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他认为,天地之所以长久,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是为万物利益而生存,而不是为一己私利存活。老子借此暗喻执政者要无私无我,舍己为民。为了百姓的利益,执政者要毫不顾虑个人利害得失与生死存亡,做到“后其身”,“外其身”。只有这样,执政者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从而得以“身先”与“身存”。

再次,执政者要有善良的心态,与民为善。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执政者的善良是合乎“天道”的,正所谓“天之道,利而不害”。执政者要像“天道”一样,想得民心,顺民意,则需“知善之为善”,以善治民。

二、崇俭抑奢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此相对立的是骄奢淫逸。“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节俭既是个人的修身之道,又是治国的安邦良策。胡锦涛总书记在“八荣八耻”观中就强调指出:“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尤其是在资源匮乏的今天,提倡艰苦奋斗,增强节俭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更是刻不容缓。

老子崇尚俭啬,反对奢侈。他把节俭称为三宝之一。他说:“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俭”即“啬”,老子指出:“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作为个人要注重修身,广积朴德,“塞其兑,闭其门”,“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不要过分地放纵自己的私欲,去追求感官的享乐。他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食、色本是人的生理自然之欲。而音乐亦能调剂人的情感,也是有益的。但是,如果个人一味沉溺其中,则会导致“益生”。“益生”对个人发展极其有害,老子认为,“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个人一旦达到“强”,就会“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可见,过分的纵情,将加速个人生命的提前终结。所以,“俭,故能广”。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黄帝文化的基本特征:历史与价值相融合(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