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传统文化与法的隐性冲突(1)(2)

2014-09-27 03:24
导读:3.通过尊重他人权利来实现社会义务,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完全相反。人们通过法律和习俗规定,个人拥有一系列必须受到别人尊重的权利,如“私有财
     3.通过尊重他人权利来实现社会义务,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完全相反。人们通过法律和习俗规定,个人拥有一系列必须受到别人尊重的权利,如“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不侵犯他人权利的情况下,个人可以无限制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只要每个人都专注于追求自己的利益,同时尊重他人的权利,那么社会就可以顺畅地运行。
     正因为中西方文明的巨大差异性,造成人对权利、义务取向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同样体现在各自的法律之中。这必定会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一些矛盾,这些矛盾的冲突并不是十分直接,也不的十分激烈,有些矛盾或冲突还是隐性的,但的确存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法的隐性冲突表现
  (一)民众对义务的缺失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义务的丧失。在五四以后,传统文化在中国成了封建的代名词了。一夜之间,支撑了数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变得一文不值了,孔夫子也被打倒了。文革十年,传统文化更是惨遭屠戮,被有组织,有计划地消灭,中国传统的“义务的承担”已经彻底被抛弃了。
  2.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尚需完善。毛泽东在打破一个旧世界后,本想建立一个共产主义信仰和道德体系,要求人们“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但是这种思想并没有得到完全实现。“共产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推进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3.由于社会、文化、宗教的巨大差异,中国人在抛弃传统义务的同时又不愿意接受西方的一些传统义务,例如西方的宗教传统,人道主义精神,公共秩序规范,制衡权力的法制,社会舆论的监督等。中国人迅速学会了利己主义,但不接受西方文明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对规范的敬畏,对义务的遵守,就变得肆无忌惮、无法无天了。中国人有钱了,到世界各地逛逛,结果被西方世界视为最不懂礼貌、最不守秩序的人。中国人本来就是最保守、最内敛、最讲究仁义礼节的,但现实的巨大反差让我们不得不感慨道德和道义的失落。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民众对权利的适应问题
  1.民众的权益意识有待提高。在五四运动以前,人们对于“自由权”、“选举权”、“迁徙权”、“集会权”、“出版权”、“投诉权”等权利是十分陌生的,单从“德先生”的翻译上就可以看出对这个“泊来品”的隐讳。尽管经历了近百年的社会发展,人们还是不会运用自己的权利。比如说买了假冒伪劣产品只是自认倒霉,不愿意去投诉,需要媒体宣扬这种权利,需要政府设立一个“3.15”来帮助维权。同样,中国人以前从来没有过选举权,所以不明白选举的内涵,有的甚至不珍惜选举的权利。尽管政府在维权、普法上下了大力气,但民众的权益意识还是有待提高。
  2.而另一个方面,西方国家又强加于我们强大的人权压力,国内一些“民主斗士”也在“顽强抗争”。殊不知中西方文化上巨大的差异才是我国人权“落后”的根本原因。俄副总理伊万诺夫在回应西方“围攻”时毫不客气地说:“民主并不是一袋土豆,想把它栽到什么地方,都能成活!”同样,中国也必须结合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走出自己的民主道路。
  (三)治国理念与其社会基础的矛盾
  依法治国的理念同样是源于西方,西方国家在依法治国方面有完备的与之相配的社会基础,如以市场经济的相当发展为经济基础,以民主政治的相当完善为政治基础,以发达的权利义务观为核心的精神文明为思想文化基础等。相比之下,我国与依法治国的各项社会基础比较薄弱,不论是市场经济、民主建设、法律意识都与依法治国都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法的隐性冲突的解决
  要解决这些冲突,关键还是要解决渊源问题,在大量引进西方法学的同时,更需要注重相互借鉴与融合,并依托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来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从而实现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一)注重中国传统法制与西方现代法融合
  要中国放弃西方现代法学回归传统法制环境,显然是不现实的。全盘照抄西方现代法学,历史证明同样是不现实的。因此,建设中国的和谐法治国家,必须对中国传统法制与西方现代法学采取相同的手段,一切为我所用,只要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法治国家的制度都要批判在继承与移植,使之相互融合,服务于中国社会。
  (二)依托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和谐的法治社会
  人类自进入现代以来,社会的发展进路是以西方文化为主流模式,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每一种文化都有其优势和弱点。首先,西方文化对“权利的伸张”直接造成西方国家对外的扩张和侵略。西方的近代史就是一部殖民侵略史,现在英美对伊拉克的战争实际上是殖民侵略的继续,这种侵略的思想是有深厚的文化传统作为支撑的,并依托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这种侵略得以实现。其次,西方文化本身就不是一个纯种文化,也是不断的发展和改良的,它的议会制有着浓厚的古罗马文化的印记,它的民主与科学又明显的继承了古希腊文化的衣钵,而它的宗教又是传承了希伯来文化,西方文化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次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的世界,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理应彼此尊重,在竞争中取长补短。西方文化的过度伸张,必定导致全球矛盾的尖锐化、复杂化。而中华文化中的“大同”、“礼让”、“中庸”思想必将成为未来世界文明的主流。我们就是要用“扬弃”的思想,抛弃其糟粕,通过承传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并对西方哲学、科学和宗教进行彻底的反思批判,吸收其优秀的文化形式,中和贯通人类文化中的优秀的理性形式,完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并使和谐社会得以实现。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历史将表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以后,不仅将促进中国和谐社会的发展,也会通过中学西渐,中国文化将成为人类的主导性文化,将使人类历史向真正文明的路向上发展,中国文化将为人类做出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高鸿钧.现代西方法治冲突与整合[M].
  [3]黄震.人伦文化与资本文化冲突与融合[M].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近十年来中国大陆两汉儒学研究的基本走向和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