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女书:瑶族女性心理需求的一面镜子(1)(2)

2014-10-06 01:08
导读:首先,女书形体的纤细窈窕之美。女书书法“清秀的体形、纤细的笔画、巧妙的结构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美。”[7]女书的文字形似汉字,但与汉字不同。
  首先,女书形体的纤细窈窕之美。女书书法“清秀的体形、纤细的笔画、巧妙的结构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美。”[7]女书的文字形似汉字,但与汉字不同。其形体倾斜,略呈菱形。笔画纤细飞扬,自由舒畅,无粗细之分,似女性身子娇柔、流畅。字体有点类似甲骨文,由点、竖、斜、弧几种笔画组成,基本笔画不多,却精巧、秀丽、飘逸、轻快。行款方式是由上而下,从右到左直书,无横书无标点符号断句,凸现干练、对称之美。其次,女书节奏的和谐之美。“女书”作品几乎都是诗歌,主要为七言诗,少数为五言诗。诗句押韵、工整,有强烈的节奏感,配以当地语言吟唱,琅琅上口,更显和谐。再次,女书意象的婉转之美。常说“言为心声”。女书作为女性倾诉情感、诉说情怀的主要手段,内容多抒情、叙事。既有饱含泪水的幽怨,沾满相思的愁绪,又有相知的恬美。而且,女书大多用一种特定的比较低沉、哀婉的曲调吟唱,更突显其意象的婉转、凄美。
  女书的艺术美与瑶族的民族个性有关,与瑶族女性的聪慧、创造性联系更紧密。瑶族女性在审美活动中,表达了她们对对称、秩序与和谐的追求。她们用美的尺度来衡量自己,建构自己,使自己从异己和残缺不全的现实中超脱和解放出来,她们在审美活动中表达思想、增长见识、陶冶性情、增进沟通,走向自由和解放。也正是在这样的审美活动里,她们生活、成长乃至达到自我实现。马斯洛把审美看成是人的高级精神需要之一。他指出“审美是一种高级需要,美在自我实现者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马斯洛相信人类有增长智慧,从而去追求知识的需要。在当时,女性被剥夺了与男性一样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力,是被排除在学堂之外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教禁锢着女性思想,泯灭着女性的智慧、潜能。这正是男权社会所需要的:女性是社会的弱者。然而,江永等一带的女性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属于女性自己的文字——女书,以女书为媒介,通过长辈教晚辈的形式满足认识世界的需要,使得她们探索、创造的潜力得以发挥。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女书是女性成长性需要实现的途径
  马斯洛认为,能促使人的潜能最大发挥的需要就是成长需要。成长是导致自我实现的种种过程,自我实现的人则是成长性的。处于自我实现中的个体,他们是自己的内在本性、才能与潜在智慧、创造冲动、了解自己需要的主宰者。自我变得日趋整合和统一,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实际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实际向往什么,自己的需求、使命或命运是什么。
  虽然当前还没有女书是如何产生的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女书是由当地女性创作和发明的。当地女性对自己的社会地位、情感及需要充分了解,女书记载有“为官为宦无资格,学堂之内无女人。封建女人缠小脚,害人一世实非轻。还有一件更荒唐,男女本是不平均。终身大事由父母,自己无权配婚姻。多少红颜薄命死,多少终身血泪淋。”对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事实描述得淋漓尽致,又包含了强烈的愤慨之情和她们对安全、爱与关怀、尊重与理解的渴望。这种自发的愿望推动她们产生自发的创造行为,从未接受过正规教育的山村妇女充分开拓并运用自己的天赋、能力、潜力,创造出一套完整系统的妇女专用文字。可以说,女书是瑶族女性自发性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是瑶族女性强烈的内在自我需要的反映,是瑶族女性自我实现需要推动下的产物。当然,这种人的本质中所具有的发展趋势,是以努力、自律和一定程度的痛苦为前提的。当地女性以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为代价,通过女书向社会展现了当地女性潜能的实现。
  再者,女书的使用闪烁着成长的光芒。当地女性通过女书作品达成成长性需要的满足。有一结拜老同的书中写道“可比园中松柏树,四季保留几色春。二比树头牡丹色,朵对朵红日日鲜。三比园中绿稚竹,绿叶垂垂几色青。四比四季凤凰鸟,富贵高啼远送声。五比五河金丝鲤,三月之天上洞游。六比天宫团圆月,照下河底透底明。七比七仙漂四海,七仙下凡耍乐欢。八比蝴蝶双双对,仕女看着自愁眠。九色穿齐十色线,一对鸳鸯共数啼。”这是怎样一幅浪漫绚丽、自由自在的世界。显然,它是当地女性对理想生活的描述,是自发期望的表达。当地女性渴望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以走向理想之巅。瑶族女性尽管生活困苦,却在女书中获得了内心更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及丰富感。这种以女书为媒介而达成的成长性需要的满足持续不断的、无限制的鼓舞着困境中的女性,使她们更积极的面对自我。而且,从现在发现的女书作品来看,女书被书写或刺绣在各种各样的纸书、扇书、帕书、贺三朝书上,其中有书信、歌谣、诗歌、灯谜或翻译长篇唱本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尤其是诗歌、书信等,多数富有文学色彩,比喻、夸张、借代等修辞运用其中,她们通过意境或优美或感伤来表达内心真实感受,其动机就是发展自我、表现自我,成熟、发展,一句话,就是自我实现。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当然,马斯洛认为,有史以来的大多数已知文化的实际所作所为,主要是压抑而不是促进了人性中的自我实现需要的充分发育。而且,当一个人的缺失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自我实现这种高级的、超越性的需要不会自动出现。众所周知,女书产生时整个社会的文化正是压抑人,尤其是女人的自我实现。尽管如此,瑶族女性的成长性需要还是跨越了缺失性需要的短缺,没有被强大的文化势力剥夺,或因怯弱柔嫩而自然丧失。这一方面证实了自我实现确实是“明显地植根于人种的生物本性中”[8] ,是人性中潜在的固有特征;另一方面说明,人的自我实现可以在缺失性需要没有获得满足的时候产生,即高级需要的产生并不一定以低级需要的满足为条件,这也是研究者们批判需要层次理论的一个观点。
  总而言之,马斯洛所归纳描述的几种需要普遍存在于人们心理。但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需要是千变万化的。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女书作为瑶族女性的工具,涵盖了瑶族女性心理需求的各个方面,反映出瑶族女性需求的复杂性、系统性和动力性。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出发来分析女书的产生及女书中所蕴涵的需求内容,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女书更深层次的心理内容拓宽了视野。
  
  参考文献:
  [1]朱志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述评》,《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2期。
  [2]王友平、盛思鑫:《对马斯洛需要理论的再认识》,《学术探索》2003年第9期。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4页。
  [4]韦庆媛:《女书产生与存在的社会基础》,《学海》2004年第5期。
  [5]宫哲兵:《女性文字与女性社会》,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6]乐伶俐:《建立在交往基础上的女书学习》,《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2期。
  [7]赵丽明、宫哲兵:《女书——一个惊人的发现》,华中师大出版社1990年版,第136页。
  [8]马斯洛等著:《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224页。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彭 阳
上一篇:从“简约主义”看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朴素、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