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学科馆员的素质决定着服务能力的高低,这一项既是学科馆员评聘上岗考评的基本条件,也是督促其不断学习与岗位培训的方向。学科馆员的素质不但包括知识水平的考核同时也包括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知识水平不仅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基本咨询知识、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的了解与应用以及对学科的各方面情况的了解等,也包括熟悉网络、精通外语,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网上检索、操作的技能。另外,还要非常强调馆员的终身学习,要求学科馆员通过旁听院系核心课程、参加专业数据库的使用培训等继续教育的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背景知识、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学科馆员的服务是一项没有模式可循需要不断创新,积极主动的服务,馆员的信息素质、创新与学习能力尤为重要。
3 服务能力
服务能力的高低体现在学科馆员日常的具体工作中,也是对其岗位职责是否完成的评价。可以根据岗位职责制定出一系列定量与定性的具体指标。要求学科馆员做好服务档案的记录与统计管理,动态地记录服务的实际情况,获得服务的真相记录,作为衡量与评价的基础数据。现阶段对如何记录服务档案还没有现成的答案,对如何统计这些数据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馆应根据自身特点自行设计。
4 服务绩效
它是学科馆员服务评价的核心与目的,也是服务环境、学科馆员工作的直接体现。好的服务应该赢得师生的满意。该要素包括读者的满意度与取得的效益。这一项应组织院系师生参与考评,给出客观的评价。前三项的标准是有形的,可以用具体的数量、标准等来衡量,而服务绩效是服务质量的测定,是无形的,没有具体的数字目标,必须依照一定的基准,然后对照来评估服务的成果。对于它的评价主要依据的是前三项的考评与院系师生参与对话、书面调查、直接观察的结果,使无形的服务通过评估得到有形的测量与评价。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参考文献】
1 李春旺.国内学科馆员研究综述.图书情报知识,2004(2):26-28
2 李武.美国大学学科馆员服务的典型案例及其启示.图书馆杂志,2004(7):38-40
3 邓克武.高校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模式与运行机制初探.图书与情报,2004(2):64-66
4 钱智勇.学科馆员与重点学科创新服务模式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5):514-517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5 王野,刘慧娟.关于建立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评价体系的思考.图书馆学研究,2003(8):55-58,62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