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遴选过程的揭秘要到2050年,我是等不到了。作为北京人、作为关注并切实感受着身边正发生着种种变化的中国人,我只想向这些遥远的、智睿的人表示敬意和谢意——不为高行健从此衣食无忧可以再接再厉发扬古老优美的中华艺术,也不为诺贝尔评委终于把眼光投向中国而平了我们老大古国遭人小虚、遭人无视的世纪怨尤。
我觉得有趣并且为之高兴的是,这选择把中国这潭水搅得真是足够绚烂,而且是在如此广大的空间和如此深的层面上。因为我们都知道,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为害最甚的就是舆论一律,不管是强权强制下的还是传统束缚下的、也不管出于“革命”动机还是民族动机。而意见纷呈并自由表达,我们中国人真是久违了。
最有趣的当然是大陆官方。中宣部这回连夜开会之后给出的鸵鸟式的态度,与中国开放的大局、以及已经走出思想冰冻期的民众心态并不相符,反映的只是那批还有几天余威可施的意识形态官员的狭隘僵化——对此,我替他们害臊,也觉得遗憾,但并不意外。稍感意外的倒的整整一批支撑了中国文学创作大流、与强权有着复杂的或远或近、或明或暗关照的大陆作家们。
如果考虑的人数的庞大,就此发言的大陆作家真可说十分寥寥。跟在官方后边表态早已不在时兴。大家不约而同以沉默所表达的,似乎只有藐视:对那批阅读有限的“北欧学阀”、对纯属“欧洲的玩意儿”的诺贝尔奖。
事情果真如此么?这使我想起1986年前后的那次“金山宾馆事件”。
出于对中国作家获奖的关注,诺贝尔评选机构曾经特别组团到中国,与作家们直接见面。文坛炸开了锅:谁个有资格参加此盛会、谁个没有,在屡获本土诸般奖项的名家之间已经大打出手;到了会上,又因为眼睛里只有洋学者和洋记者、外带港、台准洋人,又让本土记者因大受冷落而大揭内幕。这是一批曾经为他们的出名出过大力、并且还很被当作朋友、当作哥们儿看待的人呀!今却连约见一回都高攀不上了。揭就揭。有了与洋人搭钩机会,作家们是不会把这类小事放在眼里的——他们的主攻对象是有提名和投票资格的洋人。
可怜又打错了算盘。
一位参加会的翻译家后来告诉我:
“真累,一分钟休息时间都没有,所有的名人都来敲门、亲手把签名作品交给你……”
“看得过来么?”我问。
“看?拿都拿不过来。离开旅馆的时候都扔了。”
没参加那次盛会的高行健获了奖。
他是个诚实的、敏锐的、感受细腻的、有着多方面才华的艺术家,却未必是率众向黑暗抗争的勇士;他不会趋附强权,也未必会仗义执言、以自身牺牲支撑正义的空间。邓小平“发财至上”的改革,弄得中国人心灵浮躁枯竭。读高行健之所获,只是心中隐隐感到的一点爱、一点美感、一点仁慈、一点浪漫、一点理解与包容——他的努力是无形的,他对中国的影响是长远的。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