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文化发展的理性选择(1)网(2)

2015-01-24 01:19
导读:二、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几个方面 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是宏观与微观、整体与个体、战略与战术的辩证研究与谋略。我以为,在全球化的广

    二、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几个方面
    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是宏观与微观、整体与个体、战略与战术的辩证研究与谋略。我以为,在全球化的广阔现实背景和数千年历史文明的深厚传统观照下,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战略目的就是推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整体跃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宏观系统地探寻:
    1.优先发展战略。这是相对其他产业来说。我们对文化尤其是文化产业的认识曾比较模糊,一直觉得文化是虚的、软的,经济才是实的、硬的,没有把文化及文化产业纳入市场经济思维视野,文化发展就相对滞后,文化产业近几年才起步,而发达国家却把文化产业作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形成了完整的文化产业研发体系。因此,我们在国民经济产业群中应确立优先发展文化产业战略,制定相
    应的政策法规,确保文化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跃升发展战略。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虽然逐年增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要尽快缩短这种差距的根本途径就是加速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文化资源在世界各国最为丰富,中国人的智慧力、想像力、创造力与发达国家的人们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为出色,如果我们加快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就能跃升飞腾,超越历史发展的某些阶段,一下走在世界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前列,这一点是其他产业包括制造、加工、汽车、冶金、机械、矿业、食品等传统产业所不能比拟的。因此,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中国文化产业是追赶发达国家的必然战略选择。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3.优势发展战略。这是“突出特色原则”的战略体现。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相比的优势在什么地方,中国多民族文化多地域文化的比较优势在什么地方,我们应列出一张分门别类的比较清单,作出理性的判断。只有通过反复比较,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特点、自己的不同、自己的优势所在,才能把功夫和精力用在优势上。共性的、一般的、平庸的文化缓行发展,个性的、特殊的、优长的文化大力推进。同时,应考虑文化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尤其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中,文化的优劣势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发展过程中是可以转化的,一时的优势可能会变成将来的劣势,暂时的劣势也可能变成明天的优势。如何因势利导,是文化发展战略的哲学命题和实践课题。
    4.精品带动战略。文化精品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代表着文化发展、文化追求、文化价值的最高水准。因此,要通过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带动国家整个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国文化发展要形成金字塔式的文化发展格局,文化精品、知识体系、理论基础、科学研究、大众文化、时尚文化、网络文化等要分层次地针对不同受众,沿着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发展路径,推进文化的整体协调发展。
    5.互渗互动战略。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绝不是文化自足自立的封闭式单一式发展,它与经济、政治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的统一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内在动力。因此,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一方面要研究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及其规律,另一方面要研究文化与众多经济产业产品的文化融入及互渗,研究文化与政治文明的相互关
    系,研究文化因素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化的经济性、经济的文化性,经济与文化的整合协调、互渗互动,是21世纪中国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 中国大学排名
    6.人才培养战略。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复合型、开拓型、创新型人才,尤其是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国家现行专业学科目录,无“文化学”这一学科,各高校无文化学专业,无文化产业及管理硕士授权点,这种现状极不利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因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在专业学科设置上,要明确“文化学”的学科性质、学科范围和培养目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类,将原来分散在其他专业学科的有关文化学的专业学科集中在“文化学”的门下。各高等院校应开设文化学专业,增设文化产业及文化管理硕士博士点,各省应建立文化产业高等技术学院,国家应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成立国家级和省市级的文化产业研发中心,建立文化人才资源信息库,通过各种渠道培养社会急需的文化专业人才。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我看高行健获诺贝尔文学奖(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