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韩流”与“汉流”的内涵解读(1)

2015-01-25 01:00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韩流”与“汉流”的内涵解读(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时下上海和中国各地,到处都劲吹着滚滚“韩流”,
  时下上海和中国各地,到处都劲吹着滚滚“韩流”,加上媒体的宣传,这股与“寒流”谐音而其实是一股“暖流”的文化现象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其实,任何文化交流都是双向的,“韩流”在中国的劲吹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在今天的韩国也到处涌动着滔滔“汉流”,韩国学者或称之为“汉风”、“华流”、“中国热”。不久前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的上海-汉城都市文化比较国际学术讨论会上,韩国外国语大学朴宰雨教授介绍,在韩国,2005年的大专中文专业有56个,本科中文专业有123个,加上放送通信大学1个,总共有180个本专科中文专业,比起上世纪五十年代的3个,七十年代的20个,真可谓是天壤之别。不仅大学,中小学也一样,韩国现有260多所高中开设了中文课程,有不少小学也开设了“中文特别班”,可见汉语热的程度。此外,由中国政府主办的“汉语水平考试”(HSK),2004年韩国应试者达到2万2千余人,占海外考生的百分之六十九,可见海外的“汉语热”中,韩国是主要的推动者。
    
    仔细分析一下“韩流”和“汉流”的不同内涵,也许颇有意思。按照中韩学者的说法,“韩流”一般分为“韩国电视剧”、“韩国音乐”、“韩国电影”、“韩国游戏及其他”四类,“其他”中则又包括美容、足球、手机、现代汽车等;也有分为五类,把“游戏”换成“文学”,另单列“其他”一类,“游戏”也包括在“其他”类里。其实不管是分几类,核心的部分是电视剧,它是在中国受众面最广,也是影响面最大的。而“汉流”的主要组成部分,虽没有人做过具体分类,但其核心部分无疑首推汉语。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内涵的不同,反映了中韩两国人民时下关注的热点不同。韩国人学习汉语热,是因为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使韩国企业家和一般国民对中国的期待和关注大为提高。据朴宰雨教授介绍,韩国有这样的俗话:“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卖牙签也可以卖到十三亿个,可以赚大钱。”所以父母和孩子本人都愿意学汉语。某杂志2002年曾对韩国“汉语热”作过调查,称韩国人学汉语是为了“过上好日子”,甚至说是为了“望子成龙”和“盼女成凤”。以致在汉城的书店上,很容易看到取名为《贤惠的父母早点把孩子送到中国去》这类的书。可见韩国人学习汉语热,主要是考虑将来的前途,是一种基于实际利益的考量。
    
    中国人爱看韩剧,则似乎没有韩国人“汉流”的功利性目的,而主要是一种审美的接受和欣赏。《大长今》和《加油,金顺》为什么吸引国人的眼球?恐怕没有一个人会想到看了它可以有什么实际利益,而主要是欣赏影片的人物和故事,为主人公的高尚品德和坎坷命运所打动,为家庭的亲情和平凡人的爱情所感染;其间没有实际利益的考量,而只有审美层面的愉悦、情感层面的共鸣。而两国间的这种不同,都是符合各自的国情的,它们具有一种互补性和相容性。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吉卜赛情结(1)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