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内容提要
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守望内化为文艺创作的良知。古往今来的文艺家都十分看重文艺创作的精神含量,将其视为自己精神追求的寄托和精神境界的展示。文艺创作中价值追求的差异,不仅印证着文艺家本人的层 次而且体现出文艺家的实践能力。文艺家“最大化”的价值追求和“最优化”的价值关系,总是指向他所置身的时代和社会的,在当前特别指向时代的先进性与社会的和谐性。
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庄严使命,是现阶段文化工作的主题。为着肩负起这样一个使命,把握住这样一个主题,我们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守望内化为文艺创作的良知。
一、文艺创作总是体现为一定的价值追求。就创作的动机而言,有倾诉“小我”和代言大众之分;就创作的表现而言,有情感渲泄和情思寄寓之分;就创作的效果而言,有谀世媚俗和醒世化民之分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类的实践活动总是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鲜明的指向性。甚至按马克思的说法,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在实践活动之初就已经以“观念形态”存在于实践者的意识之中了。文艺创作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实践活动,当然也不可能没有创作者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中,这种目的性和指向性可以视为文艺创作的价值追求。鉴于文艺创作及其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它们的价值追求就总体而言是属于精神领域的,所以人们才把文艺发展史视为文艺家的精神流变史。事实上,古往今来的文艺家都十分看重文艺创作的精神含量,将其视为自己精神追求的寄托和精神境界的展示。对于文艺家的创作实践,虽然我们也能读到“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之类的戏言怨语;但更多的是“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复中宵”的壮志豪情,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远虑深谋。的确,尽管文艺创作是一种个体性较强的实践活动,但个体的“寸心”却往往展示着“千古”的得失。
毋庸讳言,即便是属于精神领域里的价值追求,不同文艺家的不同创作实践也是有所差异乃至大相径庭的。纵观古往今来的文艺作品,其价值追求在精神品位上有雅俗之分,在精神境界上有高下之分,在精神能量上有巨细之分。实际上,我们可以把文艺创作中的价值追求理解为文艺家的“创价”\(即“价值创造”\)活动,文艺家作为实践主体在“创价”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不能不受制于其自身的品级定位。一般来说,高品位“创价”活动受理性、意志控制,低品位“创价”活动则具有自发性、本能性;高品位“创价”活动多考虑他人、社会、长远、全面的利益,低品位“创价”活动则多考虑自我、眼前、局部的利益;高品位“创价”活动远离本能的控制和约束,与之对应的价值生成将更具选择性和复杂性……这实际上意味着,文艺创作中价值追求的差异,不仅印证着文艺家本人的层次而且体现出文艺家的实践能力。
二、文艺创作的价值追求和文艺家的价值实现总是成正比的。积极讴歌时代精神者将汇入时代精神,积极反映人民心声者将渗入人民心声……这种相关性诚如一位诗人所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繁荣文艺创作的“双百”方针是倡导并鼓励文艺创作多样性的价值追求的。文艺创作多样性的价值追求,既满足着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的社会需求,又体现出文艺生态的祥和、文艺氛围的融洽、文艺思想的活跃和文艺精神的丰富。一部中国诗歌史,就呈现出价值追求的多样性。所谓“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鲍明远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谢康乐如东海扬帆,风日流丽;陶彭泽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韦苏州如园客独茧,暗合音徽,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落;杜牧之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刘梦得如镂冰雕琼,流光自照;韩退之如囊沙背水,惟韩信独能;孟东野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柳子厚如高秋独眺,霁晚孤吹……(更有)苏东坡如屈注天潢,倒连沧海,变眩百怪,终归雄浑”(宋·敖陶孙《臞翁诗译》)。
之所以不厌其详引述上文,我们不是想简单地说明“诗如其人”或“风格即人”,而是想说明从文艺家的价值实现中可以反观其价值追求,有怎样的价值追求就有怎样的价值实现。正是基于文艺发展史的历史经验,胡锦涛总书记在八次文代会七次作代会的讲话中才明确提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积极投身讴歌时代的文艺创造活动;都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反映人民的心声;都要大力发扬创新精神,积极开拓文艺的新天地;都要做到德艺双馨,积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
把四个“都要”作为文艺工作者的理想和抱负,其前提是把文艺工作视为“人类灵魂工程”。在文艺创作价值追求“娱乐化”的时风中,我们多样性的价值追求一定要有其思想道德的底线。人民群众不希望看到我们的文艺成为“自污灵魂”或“出卖灵魂”的东西。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