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随着丁玲文学的译介,丁玲文学研究也在国外同步展开。从1933年美国人在上海主办的《中国论坛》第2卷第6期发表艾诺莫斯的《丁玲被绑架!》(英文)到1983年日本《中国研究》第145 期发表前田加奈子的研究论文《从自由天地到变革自己的历程—丁玲传》,半个世纪以来的丁玲文学研究经历了开始——一般性介绍(1933~1937)、初步研究(1938~1947)、兴隆繁盛(1948~1957)、犹疑静观(1958~1970)和复苏——新繁盛(1971~1983)5个时期。据不完全统计,50 年来世界上有二百多家(种)出版社和杂志社出版或刊载了丁玲文学的研究论文或专著345篇(部)。其中有三部专著,即1953 年东京青木书店出版的尾坂德司著《丁玲入门》,1982年日本朝日新闻社出版的中岛碧著《丁玲的轨迹》和同年美国哈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梅仪慈著《丁玲的小说:现代中国文学中的思想性和记叙体》。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丁玲文学研究家,如日本的高@①穰、冈崎俊夫、竹内好等,苏联的H·费德林、Л·艾德林等,美国的F·梅仪慈、加里·约翰·布乔治等,法国的马蒂娜·瓦莱特—埃姆丽、阿兰·佩罗贝等,英国的沃尔夫格·巴克等,意大利的维尔玛·科斯坦蒂妮等;出现了一大批象《丁玲入门》、《丁玲的小说》、《丁玲札记》、《丁玲早期生活与文学创作(1927~1942)》、《丁玲论》等的优秀专著和论文。在世界各国的研究中,起步早、成就最大的是日本:先后刊行专著、论文188篇(本),占世界刊行总量的54%;其次是美国,共刊行63篇(本)专著、论文,占世界刊行总量的18%;再次是苏联,共刊行54篇,占世界刊行总量的16%(此仅为80年代中期前的统计数字)。
外国学者对丁玲的研究范围很广,几乎涉猎到丁玲文学的每一个领域,深入到作为“中国革命的女儿”、“共产党文学圈内”的“主要核心作家”丁玲思想的许多空间。不但研究她的小说、散文、文论,还研究她的信札、谈话;不但研究她的思想、经历、命运,还研究她的气质、家庭、婚姻、人际关系;不但将其不同时期的作品加以比较,而且还将其作品与欧美作品进行比较。虽然面广,但研究重点比较集中,各国学者集全力研究的还是其创作、思想、生平(命运)和时代。在创作研究方面,主要集中于《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八节有感》、《母亲》等作品。论者的社会观和文艺观虽然不尽相同,审视作品和思想的视角也不尽一致,但对丁玲文学的思想、艺术、社会功能及作家其人还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美国著名年轻学者加里·约翰·布乔治在其1977年的博士论文《丁玲早期生活与文学创作(1927~1942)》中指出,丁玲的文学著作是独特的,它们不是作家个人生活的描述,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些作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可作为一件件艺术珍品来欣赏。可以说,她的文学作品是本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文学发展和演变的范例。”美国权威的学术著述《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百科全书》在丁玲条目中也写道:“丁玲作为一个二十世纪最有力量、最活跃的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仍占据着一个显著的位置。”
日本著名翻译家、文艺家冈崎俊夫先生在论述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等小说时指出:“这些小说,由于描述了冰心、庐隐等先一辈女作家们所未能观察到的新时代女性的分裂、矛盾的心理,从而受到同时代人的狂热的欢迎。尤其是《莎菲女士的日记》,成为确立丁玲在地位的初期的代表作品。”日本著名翻译家、文学评论家中岛碧的《丁玲论》是一篇颇有独特见地,非常有分量的专论。他认为丁玲的作品风格发生了几次变化,由自我表白型小说变为长篇客观型小说,前者代表作是《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后者代表作是《母亲》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论述“自我表白型”小说时,中岛碧先生指出:在对于青年男女的性爱的描写上,“丁玲比她先辈或同辈中的任何一位作家(不论男女)都出色。甚至可以说,敢于如此大胆地从女主人公的立场寻求爱与性的意义,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丁玲是第一人。”他进而指出:“从这个意义上说,丁玲是近代中国文学中最早而且尖锐地提出关于‘女人’的本质、男女的爱和性的意义问题的作家。她不是从所谓在政治、社会中取得妇女解放、妇女权利的观点提出这个问题,她本身也不一定充分意识到了她自己的这些问题,但具有和人的精神和感性最深奥的自由与解放的问题联系起来的可能性。”
苏联对丁玲文学的高度评价更是不言而喻的,1952年苏联授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斯大林文艺奖金二等奖(1951年)。 苏联著名学者H·费德林指出,这一长篇的史诗性内容,固然与它题材的宏巨性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丁玲既不简单化也不夸大地反映了包涵着全部复杂性和多样化的生活真实。也许作家的才能在这里表现得最为充分和多方面。这位语言艺术家所描写的暴风雨将临的情景是令人难忘的。”另一位苏联学者《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俄译本译者Л·波滋德涅耶娃指出,“丁玲早期作品的特点是寻求,她还不能判断社会生活最重要的问题,还未能找到最典型的形象,阶级偏见的负担还重压着她”。但丁玲批判地对待自己的作品,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致使丁玲的“每一部新作都是她思想—艺术、艺术技巧发展道路上新的一步”。这就“使她创作出了最成熟的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关于这部不朽的作品,这位女评论家结论道:“《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反映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卓越伟大而汹涌澎湃的创造性活动的第一批作品之一,它标志着丁玲创作的新阶段。”
从以上资料不难看出,丁玲作品也象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们的作品一样,早就冲出国界,“沟通”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所以说,丁玲文学不只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