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文学与网络文学(1)网(2)
2015-04-08 01:17
导读:摄影文学和网络文学都显示了开放的文化心理,但内里却隐含着大为不同的 美学 追求 ,显示出了不同的美学品格。摄影文学和网络文学都突破了传统的文
摄影文学和网络文学都显示了开放的文化心理,但内里却隐含着大为不同的
美学追求 ,显示出了不同的美学品格。摄影文学和网络文学都突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针对时代 文化的新变都自觉地调整自身,顺应了当今各艺术门类互相渗透、优化组合、优势互补 的潮流,实现了文学与图像的有效嫁接,为人类艺术开拓出了新的天地,体现了与时俱 进的开放品格,也为当代文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个案和经验,注入了新的血液。但摄 影文学的血脉中流动的更多的是传统艺术精神,更具诗意化的品格,其审美理想更倾向 于知识精神、人生的诗意境界。难怪有人称摄影文学是“透过镜头发现的诗世界”(吴 思敬语),认为“摄影文学的重要职能即是,维护人类生存的丰富向度。”(南帆语)。 而网络文学的血脉中流动的则更多的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精神,内涵的是一种市民情 趣、“白领趣味”(张颐武语),更具平常心,其审美理想更倾向于工具理性、市井人生 。尤其是当前的摄影文学创作和欣赏更多的拘囿于学院空间。近来的摄影文学作品如摄 影诗《千里江陵一日还》、摄影随笔《大小多少》、摄影散文《阅读历史》、《遥远的 岸》等富于或凝重深沉或冲淡闲远的雅趣,均散发出浓郁的学院气息,彰蕴丰厚,回肠 荡气。而当前的网络文学则满目充斥着风花雪月、爱情感念、离怨情愁等“心情故事” 。在近些年缤纷陆离的网络文学中爱情题材的作品俯拾即是:《性感时代的饭馆》《曹 西西恋爱惊魂记》《飘雪》《此情可待成追忆》《游戏之外,规则之内》《我的女友、 别人的妻子以及普林斯顿》《彼岸花》……网络文学的题材单一不是偶然的,它实际上 与其作者群体、受众群体的精神心理息息相关。当前的网络写手们大多来自现代都市的 白领阶层,年龄大部分在20——30岁间。他们更关注恋爱婚姻、市井人生、白领阶层的 人情物态、日常生活,其作品具有着明显的市民情调。这种质的差别从摄影文学与网络 文学的图像中也可窥见一斑。摄影文学中的图像是“外视觉与内视觉的审美融合”(王 先霈语),是对生活图景的升华和诗意化整合,更具传统艺术的古典神韵,更自然灵动 ,更意境悠远。而网络文学中的图像更多技术含量,经常是离奇幻想与电脑特技的拼接 ,人为或机制的痕迹非常明显,更具现代艺术风格。即使是具有古典美的图像也往往在 技术化的处理和与十足现代情趣的作品的反差中扭曲变形。
摄影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并存似乎不是一种巧合,倒更像是自觉的互补。摄影文学和网 络文学恰好显示了未来文学发展的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走向和人类面对艺术的两种精神 需要。摄影文学承继了传统文学超拔脱俗、普渡众生的神性品格,能带给我们一种“不 可言说的光明”(英伽登语),引领我们走向形而上的人生境界。而网络文学更多地具有 物性、世俗性的特征,它使我们下沉到尘俗世界的内里,去玩味红尘中的欢乐和痛苦。 网络文学作品的物化过程体现出了“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生产”的显著特征,有别于摄影 文学的诗性——仪式化过程。如果说摄影文学像一件精工的首饰,那么当代网络文学则 更像草草几笔的即兴素描。摄影文学的运作模式体现出了包蕴性、诗意性的诗性——仪 式化特征。摄影文学作品的创作者总是以诗心照临世界,体验生活,并运用丰富的艺术 想象力,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再通过艺术传达的手段将之物态化。在这个过程中,处处 渗透、寓含着作家精心细致的审美追求。
网络文学则表现出直露性、技术性的特征。写手们在线写作,当下的心灵体验、生活 感悟被直接抒写出来,马上付诸于世,一切都是直接的、即兴的、简洁的、直白的、作 品的寓含性、经营性大大减弱。网络技术使网络文学的运作机制有了艺术生产的机械化 特征。作家的写作活动与读者的阅读活动同鼠标、键盘、BBS、下载、链接、点击、发 送等技术因素结合紧密,更多地成为了一种操作。然而这种分野又不是绝对的,在摄影 文学作品的生产中也包含着“机械复制”的成分,在网络文学中也包含着诗心和诗情。 二者的并存似乎预示了文学发展的前景:艺术性与商业性、诗情画意与科技理性,古老 的艺术眼光与崭新的媒介载体的完美统一。在当前的摄影文学创造中我们不是应该自觉 地吸取网络文学的某些优点以丰富和壮大还属稚嫩的摄影文学吗?在当前的网络文学创 造中我们不也是应该自觉地吸取摄影文学的某些优点以提升和加厚同样稚嫩的网络文学吗?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