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再次,大众文学的另一特征是其风格和题材上的类型化、雷同化,网络文学也从整体上表 现出这一特点。首先,网络文学的题材多集中在爱情、武侠及对传统题材的戏仿,而每一种 题 材又基本上都有其固定的模式。以网上爱情故事为例,这类作品多沿袭网上畅销小说《第一 次的亲密接触》的体式,以青年男女的网上交往为起点,将恋情延伸到现实世界,最终以爱 情的幻灭为结局,甚至许多作品同样会设计女主角的死亡、远行或是逃遁,以此为爱情的终 点;同时从整体上也不约而同地呈现出情感上的颓废与唯美,以及行文中跳跃灵动的网络风 格。这种体式上的类型化与网络的超现实性也是分不开的。一方面,超现实主义消解了包括 自我在内的一切中心和所谓权威的神话。自我中心的被消解带来的是对于人自身力量的怀疑 和 不确定,表现在作品中,一方面是题材局限于个人情感、与现实保持有一定距离的武侠以及 对传统题材后现代式的再阐释,以避免与现实生活及命运相对抗;另一方面即使是在自我情 感的世界中,也不能够把握自己的感情,更无法面对现实中的真实交往,在作品中便只有共 同的幻灭的结局。网络中的泛滥的爱情题材事实上表现的反倒是一种“爱情的死亡”。这种 模式化是由网上人群所共同的文化心态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在网络这一符号空间中,人们的 生活本身就表现出某种雷同,人们在网上做的是相似的几件事、在聊天室里聊的是相似的话 题,用的是相似的话语,可以说,媒体所制造的时尚将大部分人都席卷其中,文学作为网上 生活的一种方式也往往成了时尚的一个部分。因此,风格和体式上的相互模仿也便是自然而 然的了。
究其根本,网络文学也是一种文字符号来表现人类生活的语言艺术,这与传统纸质媒介的 文学没有本质的不同。它所显示的种种特点最终仍是依赖于其传播媒介的变化。网络空间的 超现实性就决定了网络文学在传统的精英化、高雅化和后现代的大众化、通俗化之间的选择 。虽然文学的巅峰最终是要由少部分杰出人物的天才和努力所奠定的,但网络这种大众文学 形式,始终都是巨人站立的肩膀。
【参考文献】
[1] 王治河.扑朔迷离的游戏——后现代注意思潮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 8.
[2] 宁财神.酸段子·序[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0.
[3] 宋辉,赖大仁.文学生产的麦当劳化和网络化[J].文艺理论,2001,(1):63-69.
[4] 陈村.蚊子的遗书[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
[6] 黄鸣奋.比特挑战谬斯——网络与艺术[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