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文学归藏论(1)网(2)

2015-05-03 01:43
导读:就文学的本性而言,归藏是中国古代文学冰山流变的底盘,是中国古代文学潜移默化的根茎,是中国古代文学内在的气质,因而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催化性的

就文学的本性而言,归藏是中国古代文学冰山流变的底盘,是中国古代文学潜移默化的根茎,是中国古代文学内在的气质,因而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催化性的温床;隐秀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门户,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风韵,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眼神,因而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在归藏中时见明灭的荧光。在文学的本性涵养方面,归藏抽去的是过时的情志样态,收回的是明日的体裁黄花,提供的是休养生息的冬眠,撤换的是已成定格的规范,所以也是潜入深层的内化性隐秀;而隐秀则是当下的斟酌与取舍,是现实的屈伸与裁剪,是文质的披露与遮掩,因而也是归藏家底在生存层面的运演,二者在文学之为文学的不同层面程度不等地担负着文学命运的起承转合。从文学本性的理想化过程来看,归藏是文学死灭后无字的陵寝,是文学铩羽时避难的家园,是文学寒流中爱籽护根的积雪;而隐秀则是出神入化的表现手法,是修身养性的艺术锻炼,是虚实相间的化解技巧,由此可见二者在关爱文学的焦点上殊途同归,区别在于面对文学理想化的不同境遇,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前者如母亲,像园丁,是文学永恒的保护族;后者似谋士,若战将,是文学不倦的献身群。

就文学的本能而论,归藏是文学总体储意识的涅槃,是文学集体无意识的囤积,是文学个体潜意识的消化,从而也是文学历史的尘封,是文学记忆的窖藏;隐秀则是文学总体在意识的绸缪,是文学集体成意识的擘画,是文学个体变意识的存活,所以也是文学出入的冥会缘分,是文学成己的灵机暗合。在这种意义上,可以把归藏看作是天地不爱宝的转义,是天地有大美的别解,而隐秀则是天人感应的偶成,是心物互动的痕迹。如果把归藏理解为无为有为的文化现象,那么隐秀则是归藏假之以鸣的天籁。倘若把隐秀归纳为归藏的厚积薄发,那么归藏则是隐秀千载一遇的成全。假使人们把归藏和隐秀一概归结 为有意识的人为或历史范畴的必然,那么须看到其中天造地设式的大机遇,鬼使神差般的大巧合。文化的天人之际,有多少偶然逸出了必然,文学的有无内外,有多少成败并非规范,文学的虚实当中,有多少点化越过了定见。归藏是文学本能的收容所,隐秀是文学本能的中转站,文学本能在这里汇聚,在这里酝酿,在这里转度。

从中国文学生存的体性言,归藏与隐秀和中有异,相和是指二者都是文学演化的实绩而连理同根,不同之处在于二者分别体现了文学的两类行藏——前者是文学临深履薄和出生入死的潜化精神,后者是文学与物婉转与心徘徊的生发活动。从文学处世的机理说,二者异中有通,相异之处在于前者是文学置之死地、无保至保的不谋而远虑,后者是文学与世推移和适时进退的潇洒与练达;而相通处在于两者都是文学成熟的独特行为。从文学界边的缘域论,二者异中有合,相异之处在于前者是文学向非文学过渡的历险,后者是文学与非文学周旋的艺术,而相合之处在于两者都是文学与他在的切磋与交会。隐秀与归藏共同构成了成毁不已的演化,生发出厚积薄发的变数。

三、文学归藏的重大意义

就常识而言,谈论文学隐秀问题已经切入了文学的关键,似乎不必提出文学的归藏问题。然而人类文化特别是人类文学面临的巨大变化迫使我们由隐秀的层面深入到归藏的奥府。

人类当今的历史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将一切文化产业化,金钱和商业贸易渗透到人文生活的所有方面;二是一切文化科技化,量化和非人机制几达无孔不入的地步;三是一切话语权利化,言说和人类思维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境遇。三大趋势实际上是一种旷古罕见的文明危机,文学及其研究成了首当其冲的一种文化灾区。该危机的国际化使得文明困境雪上加霜,而且其恶化的状态有增无已,传统的文学生计很难抵御日益严峻的文化腐败。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文明危机当中,中国古代文学的归藏特点传达出了深刻的意蕴,包孕着不菲的免疫功能。

首先,中国古代文学之归藏是对付文明危机的无法之法。文学归藏与金钱交易格格不入,与工具理性分庭抗礼,与权利话语背道而驰。早在远古至上古,正是深藏不露、清淡无为和寡乎其用的老庄思想,对急功近利、独尊专断且一味精美的政治及文艺思想形成了消解的无力之张力。在中古至近古,不仅释道衍化出了归藏净化的文学氛围,儒学也发挥了原始儒家“卷而藏之”的古训。于是文学不仅在自觉,而且也在反自觉,不仅适时而变,别出心裁,而且暗潜深藏,甚至销声匿迹。这种归藏式的无法之法,曾经有效地应付了文明恶化时的危机,克服了秀过之而隐不足的文学弊病。文学史上不少品种顿失、显学湮灭和大潮消逝的谜团,往往掩蔽着归藏功能的杰作,是文明自身免疫作用使然。应当看到,西方现代派特别是后现代派推出的逆反文艺和消解体系的思想文化,实际上摸索的就是归藏之路。当文明过度膨胀并驶入危险的单行道之时,归藏也许是避免毁灭性结局的一种无法之法。

其次,中国古代文学的归藏特点包含着文学自身的化感通变。文学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不仅受到社会许多门类的牵制,而且经历着来于自身机体的内耗。文学的归藏使强化的风骚归于厚道,使雅化的体裁复归平实,使僵化的形制变得正常,使隐秀的娇柔重返质朴。文学本身是社会的矫正剂,但它也是自身的腐蚀剂。许多种天真的文学理论自认为找到了克服文学腐败的法宝,自认为找到了批倒别人独掌真理之门的钥匙,实际上想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企图本身就是取败之 道。文学的归藏是逆势疗法,可以让自以为是的文学变得自谦。文学归藏是自我检讨,可以让自命不凡的理论变得自律。文学归藏是自我逊位,可以让妄自尊大的主体变得兼容。文学归藏是不竭之源,可以让“选题枯涸”找到潜流。文学归藏是续生块根,可以让千年良种再发新芽。文学归藏是文学自化,可以让弄文玩文大腕无所适从。质言之,文学归藏是文学自身的防腐剂,其化感通变的特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最后,中国古代文学的归藏特点是一种独特的牺牲精神。这样的牺牲是凤凰涅槃,是蚌病成珠,以悲壮的精神沉潜。归藏有正道,因而文学在与世推移中此起彼伏。归藏含逆境,所以文学于历史诡谲中歪打正着。前者如巨型叙述的跨代演变,如文学体裁的潜移默化;后者像焚书坑儒的旷世浩劫,像“贵人”陵墓的一私陪葬。归藏与自弃貌合神离,诸如西方自戕文艺便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举措。归藏与暴虐势若水火,中外历史上残忍的迫害都证明了归藏的另一个话题——罪恶淫威下归藏的抗争。面对强权,文学归藏不是永恒的泯灭,而是含天抱海的守寂,是移星转斗的取静,是蓄势待发的冬眠,是东山再起的前奏。由此而论,文学归藏是反璞归真的再造能力,是敢死善死的永生主题,是中国古易阴阳交变的大写意,是华夏气脉周而复始的总精神。

华夏文学是隐秀文学,华夏文学最深邃的底气是归藏精神。在世界隐秀文学大潮扑面而来之际,我们既要发扬我国古代文学隐秀的特长,也要汲取隐秀文学深层的归藏要旨。以隐秀之性征,振通变之长策,从归藏之大旨,谋原道之启蔽。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文学理论的限度——读《解读东亚之写作》(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