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在出版前,我代出版社为此书出版写了一个“出版说明”:
本书为钱锺书先生六十余年前与陈衍一次谈话的记述。陈衍(1856—1937),号石遗,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末民初著名诗人和学者,有《石遗室诗话》、《宋诗精华录》等多种著述行世。这篇谈话评论了当时一些学者文人的道德文章和言行逸事,涉及严复、章太炎、梁启超、林琴南等二十余人,其间不乏谈话者对诗文写作、学问人生的真知灼见。全篇为文言记述,词章优美,生动风趣,不失为一篇研究近现代学术史、文学史以及钱锺书学术思想不可多得的资料。
本书为首次出版,除影印了作者手迹外,还附点校过的排印稿。手迹中所用的某些异体字,排印中有所变动;个别误写字也作了改动。
在本书点校、编辑过程中,曾得到杨绛、周振甫、张中行、栾贵明诸位先生的热诚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1995年11月中旬,我将这篇“出版说明”连同最后清样稿送给杨绛先生审阅。11月26日杨绛先生回复:“文林同志:校样已细读过,好得很!但贱名当除去,其他没有意见。杨绛11月26日。”
杨先生这里说的“贱名当除去”,是指“出版说明”中提到的她的名字。我联系后得知,原来杨先生谦虚,她说她不能在“出版说明”中和张、周两位先生并列受谢,嘱咐我一定要删去她的名字。我说这反映了实际情况,杨先生确实在《石语》校点出版中起了关键作用,无人能代替。我说服她还是署名了。
对于头一版印数多少,我是估计不足了,心想《石语》为文言文,谈的又是文人的事,也只是学界少数人会感兴趣,因此提出头版印3000册就可以了。我出差后发行部征求了书店的意见,就自作主张改印1.1万册。谁知在订货会上,一听《石语》是钱锺书从未出版过的著作,书店就纷纷订货,订数很快超出1万册了。
《石语》出版后,如上述引起了很大反响,也有文章对校点提出补充和订正意见的;同时我也收到学界一些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以及一些读者来信,也对校点提出了看法和意见,这些我都一一择善而从。加之我自己和杨、周先生也发现了几处讹误,我都作了改正。特别是那期刊物文章名处,我本来就不放心,有一天收到钱锺书研究者陆文虎来信,他说这处“肯定是错了”,应该是“食字居”(他没说他已去图书馆查过)。为了很快出《石语》第二版,事不宜迟,我马上联系到中央编译局图书馆,查找这期刊物。结果费了很大劲,才在书库一堆尘封已久的什物中翻找出来,一看果然是“食字居”,于是立即复印下来。出了编译局,我径直去了白沙沟杨先生家,将复印件给她看了。杨先生一看笑了,说“陆文虎已去北图查到了”,原来如此。
回来改正后,连同其他订正的讹误,又重新排出清样,送杨先生和周先生看后,《石语》于1996年5月印了第二版。但杨先生仍要删去“出版说明”中她的名字,我又说服了她半天,最后她“妥协”,最终同意了署名,但要放在周、张两位先生之后。此事不久为张中行先生所知,他还特地给杨绛先生写了一信致意和感谢,由我们代转给杨先生。此是后话。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