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钱锺书先生的最后一书(1)(2)

2015-05-10 01:06
导读:在出版前,我代出版社为此书出版写了一个“出版说明”: 本书为钱锺书先生六十余年前与陈衍一次谈话的记述。陈衍(1856—1937),号石遗,福建侯官(

  在出版前,我代出版社为此书出版写了一个“出版说明”:

  本书为钱锺书先生六十余年前与陈衍一次谈话的记述。陈衍(1856—1937),号石遗,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末民初著名诗人和学者,有《石遗室诗话》、《宋诗精华录》等多种著述行世。这篇谈话评论了当时一些学者文人的道德文章和言行逸事,涉及严复、章太炎、梁启超、林琴南等二十余人,其间不乏谈话者对诗文写作、学问人生的真知灼见。全篇为文言记述,词章优美,生动风趣,不失为一篇研究近现代学术史、文学史以及钱锺书学术思想不可多得的资料。

  本书为首次出版,除影印了作者手迹外,还附点校过的排印稿。手迹中所用的某些异体字,排印中有所变动;个别误写字也作了改动。

  在本书点校、编辑过程中,曾得到杨绛、周振甫、张中行、栾贵明诸位先生的热诚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1995年11月中旬,我将这篇“出版说明”连同最后清样稿送给杨绛先生审阅。11月26日杨绛先生回复:“文林同志:校样已细读过,好得很!但贱名当除去,其他没有意见。杨绛11月26日。”

  杨先生这里说的“贱名当除去”,是指“出版说明”中提到的她的名字。我联系后得知,原来杨先生谦虚,她说她不能在“出版说明”中和张、周两位先生并列受谢,嘱咐我一定要删去她的名字。我说这反映了实际情况,杨先生确实在《石语》校点出版中起了关键作用,无人能代替。我说服她还是署名了。

  对于头一版印数多少,我是估计不足了,心想《石语》为文言文,谈的又是文人的事,也只是学界少数人会感兴趣,因此提出头版印3000册就可以了。我出差后发行部征求了书店的意见,就自作主张改印1.1万册。谁知在订货会上,一听《石语》是钱锺书从未出版过的著作,书店就纷纷订货,订数很快超出1万册了。

  《石语》出版后,如上述引起了很大反响,也有文章对校点提出补充和订正意见的;同时我也收到学界一些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以及一些读者来信,也对校点提出了看法和意见,这些我都一一择善而从。加之我自己和杨、周先生也发现了几处讹误,我都作了改正。特别是那期刊物文章名处,我本来就不放心,有一天收到钱锺书研究者陆文虎来信,他说这处“肯定是错了”,应该是“食字居”(他没说他已去图书馆查过)。为了很快出《石语》第二版,事不宜迟,我马上联系到中央编译局图书馆,查找这期刊物。结果费了很大劲,才在书库一堆尘封已久的什物中翻找出来,一看果然是“食字居”,于是立即复印下来。出了编译局,我径直去了白沙沟杨先生家,将复印件给她看了。杨先生一看笑了,说“陆文虎已去北图查到了”,原来如此。

  回来改正后,连同其他订正的讹误,又重新排出清样,送杨先生和周先生看后,《石语》于1996年5月印了第二版。但杨先生仍要删去“出版说明”中她的名字,我又说服了她半天,最后她“妥协”,最终同意了署名,但要放在周、张两位先生之后。此事不久为张中行先生所知,他还特地给杨绛先生写了一信致意和感谢,由我们代转给杨先生。此是后话。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一个人的青涩忧伤(1)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