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1)网(2)

2015-06-21 01:08
导读:四、骑楼多元共存的文化价值 骑楼是务实的老百姓的居住、经商的场所,能为行人商户遮阳避雨,除了方便还是方便,所以它被喻为风雨廊。现代南方城
  四、骑楼多元共存的文化价值
  骑楼是务实的老百姓的居住、经商的场所,能为行人商户遮阳避雨,除了方便还是方便,所以它被喻为风雨廊。现代南方城市的骑楼,幸存下来的都已经成了历史文物、保护性建筑或旅游景点。骑楼,它不仅有着对中西方建筑文化的深刻理解 ,还洋溢着浓浓的人文关怀楼上住人,楼下一条长长的半封闭走廊,完美地结合了商住两用的建筑功能;楼上的采光设计和通风效果俱佳,与地 面保持一定距离则可以减少“湿气”,走廊挡风、遮阳、避雨,为购物者营造了一个舒适安心的环境。骑楼既是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的一种过渡,也是交通的缓冲空间,因为骑楼街可以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所以骑楼内的店铺可以借用柱廊空间,便于敞开铺面,陈列商品以招徕顾客,使顾客可以安全无忧地选购商品,这种建筑形式,把人行道以上的空间利用起来,节约了城市用地。骑楼之妙,不在豪华,而在旧日人与人之间的那点温情。其价值在各个骑楼城市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见证。
  从总体而言,骑楼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舒适凉爽的环境;骑楼发端于改善生活环境,进而成为商业谋生的场所,表现出开放意识和洋为中用的创造性思维。连廊连柱,主面统一,连续完整,中西文化合璧,体现了其多元共存的独特风貌;骑楼冲破了居家单门独户的束缚,变成顾客的共享空间,并体现相互尊重的现代意识。走在骑楼下,自在闲适,温馨亲近,脚无沙尘,清洁整齐,透出关心互动良好的人际关系;骑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品茗、聊天、纳凉、会客、交换信息、小孩玩耍的地方,反映了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地域特色。由此,骑楼的意义及价值便充分地体现出来。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五、重视对骑楼的保护
  骑楼,由于其独特的建筑特色,体现了其人性化的内涵,在现代建筑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对其采取了保护措施。
  而今,广州正打造世界最长骑楼路。据悉,其骑楼街建成后作为最长的岭南特色建筑,将会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广西梧州的城市建设、旅游发展也提出要以山水、骑楼为核心内容,全面改造河东区富有特色的骑楼,努力把梧州建成“岭南第一骑楼城”。深圳中英街重现骑楼风貌:在“中英街”及其相邻的商业街区,滨海地区实施完全步行街模式,并通过“三大工程”重塑“中英街”,客家骑楼将会再现中英街。在海口,骑楼与“绿荫”、“清泉水”同是海口三宝。在海口的DC城、明珠广场、乐普生等都用骑楼通道联成一体,让骑楼在现代化都市中突显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骑楼这种建筑,它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而存在的。而骑楼正是独特的岭南文化和文化生态孕育的结果。在许多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中,骑楼这一建筑已不见踪影,人们崇尚的是具有大都市现代特色时尚的高楼大厦,而像现在许多商住小区的建构形式只会让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陌生,关上门后彼此不认识,这显然不利于人文社会的发展,更不利于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是要让人们意识到骑楼文化的多样性价值,人们应建立起对这种建筑文化的自豪感和“文化自觉”,让他们对骑楼这一建筑的传承产生自发的责任感。其次,政府要采取相应措施对骑楼这一建筑进行保护。在近十多年中,在岭南许多城市中骑楼也受到了较高的重视,政府拨下巨额资金给予重建和修整,使之既保留原来的风韵而又集以现代化的特色。
  综上所述,从整个文化生态的角度看,骑楼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有着多样性的文化价值,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骑楼将中西文化很好地传承了下去,历史的踪迹在这里得到很好的见证;它以一种人性化的建筑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对于骑楼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我们在对其进行学术研究时也要注意对它进行合理的保护,使它在整个生态中得到更好的保存和发展。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考文献
  [1]覃德清,审美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方李莉,“文化自觉”与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重建[J]民族文艺,2002,(4)
  [3]覃德清,中国文化概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2
  [4]王杰,海力波,审美人类学,研究方法与学科意义[J]民族艺术,2000,(3)
  [5]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张欣,中国社会文化礼俗[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7]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王莹
上一篇:谈高校二外日语教学与日本文化(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