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文化缺失成因探析(1)(2)
2015-06-22 01:00
导读: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语际间的消极影响。英语教学中以呈现汉英差异为主,对英汉相同之处一笔带过,不做强调,致使学生在中国文化与英语语言文化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语际间的消极影响。英语教学中以呈现汉英差异为主,对英汉相同之处一笔带过,不做强调,致使学生在中国文化与英语语言文化耦和时不能做到温故而知新。虽然突出英汉差异,可以更鲜明地让学习者了解目的语的语言与文化,但同时也剥夺了他们连接先行学习和后续学习的某种机会。结果学习中不能产生共鸣,积极性受到打击。其实,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是大量存在的。如“花钱如流水”英语为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血浓于水”为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隔墙有耳”为walls have ears,“拉长脸”为pull a long face,“披着羊皮的狼”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三思而后行”为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语言间这种异曲同工的耦合现象其实是不同文化的交集部分,我们应在英语教学中充分认识和把握语言间的共性,并有效地利用这些共性,促成正迁移,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对于语言间由于个性而引起的差异,我们应通过比较法,研究如何跨越差异,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负迁移的干扰作用、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从而减少或避免“中国式英语”的发生。
四、结语
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培养与引进国外的文化,同时还担当着本国文化的输出。在英语教学中,如果“学了外语丢了母语,有了外国文化就抛弃本民族文化,如此,外语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呢?”[5]事实上,只有懂得了本民族文化,才能更好掌握外国文化。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21世纪,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教育,解决中国文化失语问题,这是跨文化交际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彭建玲,从韩国审“遗”成功谈大学英语中的本民族文化教学[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6,(6)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2]刘聪等,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 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圣诞节”问题的看法N 新快报,2006-12-20.
[3]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4]刘正光,何苏秀,外语文化教学中不容忽视母语文化教学[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
[5]胡文中,高一宏,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78
[6]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C],何英玉 蔡金亭编.应用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教育出版社,1999.
[7]陈申,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与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8]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9]Kramsch, C, 1993.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郭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