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秉承延安文艺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

2015-08-02 01:39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秉承延安文艺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主要讲了
  [摘 要]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主要讲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这对后来党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和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甚至对我们建设人民大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的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纪念《讲话》,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用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来认识和指导我们现实的文艺工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大众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942年5月2日至23日,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有文艺工作者、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共100多人参加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央政治局委员朱德、陈云、任弼时、王稼祥、博古等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对后来党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和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一、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
  这次大会上,毛泽东首先作了“引言”的发言。在5月23日最后一次大会上,毛泽东又作了“结论”的总结发言。会后,毛泽东将两次讲话整理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是对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它联系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文艺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理论和政策。
  《讲话》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知识分于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讲话》明确指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同时,根据文学艺术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的著名论断。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讲话》还提出了典型的创作原则,即“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都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革命的文艺,应该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式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发展”。《讲话》进一步指出文艺“如何为群众”的问题,指出必须通过典型形象体现出党性原则,更有效地发挥文艺的特定的战斗功能。只有把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了的文艺作品,才能通过艺术的感受,“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
  
  二、秉承《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意义
  60年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直是指导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其基本内涵在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直接的推动力和持久的影响力。这次会议,对后来党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和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纪念《讲话》,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用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来认识和指导我们现实的文艺工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
  
  三、建设先进文化的途径
  建设先进文化,必须坚持开掘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人类历史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更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新的社会形态总能在多次挫折和反复后浴火重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先进文化的支撑。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在给综合国力、经济发展的竞争提出强烈挑战的同时,也给发展先进文化、推动文艺繁荣提出了新的时代命题,更给作家、艺术家提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历史责任。文化力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因此,开掘文化的价值和作用,用先进文化武装思想、引导舆论、感染心灵、鼓舞精神是今天共产党人必须继续肩负的时代责任。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王冠华 杨阳 赵晚春
上一篇:从创世神话看中西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