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吕思勉与《白话本国史》(1)(2)

2015-09-09 01:08
导读:二、《白话本国史》的独特风格 吕思勉先生是一位时代意识很强的史学家,他在史事考证方面继承了乾嘉学派的传统 ,但又不同于乾嘉学派的为考证而考
      二、《白话本国史》的独特风格
  吕思勉先生是一位时代意识很强的史学家,他在史事考证方面继承了乾嘉学派的传统 ,但又不同于乾嘉学派的为考证而考证,其思想能够紧紧跟上史学进步的潮流。《白话 本国史》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因此有着中国传统的史学观念与西方著史风格交互影响 的特征。《白话本国史》之所以有很大的学术魅力,与该书的独特风格和吕思勉先生的 治史方法是分不开的。
  第一,《白话本国史》热情地宣扬进化史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学术界是一个 变革的时期,中西文化交融为史学研究输入了新鲜的血液。进化史观最先由严复通过翻 译《天演论》介绍到了国内,与此同时梁启超在1901年和1902年先后发表了《中国史叙 论》和《新史学》,系统地向国人论述了进化论历史观,发出了“史界革命”的号召, 要求推翻旧史学,建立新史学,从而使中国史学的传统受到了猛烈的冲击,进化史观一 时成为史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吕思勉先生热情地接受了进化史观,并以进化史观作为指 导思想撰写了《白话本国史》,以此来声援新文化运动。在《白话本国史》里,吕思勉 先生热情地宣扬了进化史观,将整个世界看成是一个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实体。他说:“ 历史者,研究人类社会之沿革,而认识其变迁进化之因果关系者也”,“研究社会进化 现象的一部分,就唤做历史学”,“现在研究史学,是把所存的材料,用种种科学的眼 光,去研究他,以便说明社会进化的现象”。“这是朴素的正确的历史发展观点。”[6 ]他运用进化史观对中国远古的历史进行探讨,认为中国可考的历史起于三皇五帝,燧 人氏代表渔猎时代,伏羲氏代表游牧时代,神农氏代表农耕时代,人类社会是由野蛮逐 步走向文明的。这种用进化观点诠释传说中的历史的做法虽然有不确切之处,但运用进 化论的观点把上古时代作阶段性的划分,这在前代是没有出现过的,读来使人耳目一新 ,用吕思勉先生自己的话说就是“颇有用新方法整理旧国故的精神”。此外,吕思勉先 生还依据进化观点对婚姻、官制、赋税、兵制等进行了论述。《白话本国史》全书就是 以进化史观作为指导思想叙述的中国历史,证明了人类社会是在不断的进化之中走向发 展的,从而打破了古人的循环之见和崇古卑今的观念。这在当时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反 映了“新史学”的发展方向。也正是基于此,《白话本国史》成为了中国史学界第一部 有系统的新式通史。 中国大学排名
  第二,《白话本国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五四时期,反 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文学革命”深深地影响了史学著作的语言风格,一些史家也 开始尝试运用白话文来撰写史著,如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 究法》等。“特别是当时的《中国白话报》、《杭州白话报》等刊物,专辟有‘历史’ 或‘历史故事’栏,以通俗的口语向人们介绍中外历史知识。……同时,中国历史通俗 读物激增,……此后,北京教育部也正式提倡国语,训令学校教材使用语体文。”[7] 吕思勉先生积极地接受新思想,首次使用白话文来撰写通史,《白话本国史》成为最早 使用白话文撰写的新式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全书基本上是用较为浅显的白话写成 的,“但遇到①文言不能翻译成白话处;②虽能翻而不免要减少其精神处;③考据必须 照录原文处,仍用原文”[2],这表明吕思勉先生是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 则来对待白话文的。在1920年发表的《新旧文学之研究》一文中,吕思勉先生认为文学 创造美的途径是“心有美感,以语言为形式而表现之”,运用白话文可以使语言具有美 感、突出时代性,且更易于“行远而传后”;而文言的最大弊端就在于它陈旧、不合时 宜和不易流传。所以文言必须去掉其不适合当代人的思想和古代专用语的部分以此来白 话化。但是文言也有用简洁的句式表达深刻的内涵和语法严谨等优点,所以,应当文言 与白话互相取长补短,同时进行。虽然吕思勉先生的这种观点在今天看来有可议之处, 但在白话文刚刚起步的20世纪20年代,他能够看到二者的利与弊,大胆地肯定白话、运 用白话的做法比同时代的许多人都进步得多。由于《白话本国史》使用了通俗的白话文 ,去掉了晦涩难懂的文言词语,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时代特征,从而受到了欢迎, 成为青年学生学习中国历史的“门径之门径、阶梯之阶梯”,对于历史知识的普及有着 很重要的意义。

共4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历史回忆与历史真实(1)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