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的角度观照六朝江东世族——王永平著《(2)
2015-09-10 01:15
导读:如上所述,魏晋南北朝之世族与文化一直以来是倍受关注的学术热点;然而王著仍作出了超迈既往的学术贡献,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研
如上所述,魏晋南北朝之世族与文化一直以来是倍受关注的学术热点;然而王著仍作出了超迈既往的学术贡献,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研究旨趣言,相关的既往研究重视东晋南朝侨姓世族,王著则致力于探讨江东土著世族;既往的研究尤其是建国后大陆学者的研究多从政治、经济角度入手,王著则在把握世族政治特权、经济地位的基础之上,求真复原地描述世族的文化面貌,既深且博地剖析各别世族之文化特征所在——家风与家学;又既往的研究,无论是总体论述还是个案考察,“地域”都非其中的关键因素,王著则十分关注不同地域及其各自的文化传统。正是特定的江东地域、独具特色的土著世族以及文化角度的观照,使得王著于传统课题上作出了不凡的新意,这也是非长期涵泳于此者难以做到的。
其次,就研究结论言,既往有关六朝江东世族文化面貌与文化特征的认识,存在诸多的模糊、笼统之处。王著明确指出:家风家学不仅是世族文化的主要表征,而且发挥着维系家族传衍的功用。具体到六朝江东世族,其家风的基调是崇尚儒家,以此治家,以此治国;其家学的主要特点是以儒家礼学为核心,致力文学与艺术,兼容玄学与佛学。又其间既有着对传统的固守,也有因时随世的变异调适,但比之侨人,江东世族就其整体而言,文化心态显得较为保守。按这样的结论,是深入分析吴郡陆氏、顾氏、张氏,吴兴沈氏,会稽虞氏、贺氏、孔氏等六朝江东世族得出的,论从史出,证据充分,说服力强;这样的结论,无疑有助于澄清有关的纷岐看法,并丰富学人对中古世族文化乃至中古时代文化状况的总体认识。
第三,就研究方法与视野言,王著将个案、群体、比较、推扩四个层次的研究有机地结合了起来。通过个案研究,以展示各家族在六朝时期演进的轨迹及其文化面貌,解决诸多具体的学术问题,其中有的家族(如会稽贺氏、孔氏)以往少有论者,有的家族以往虽有论及,王著所论更为明晰、细致。又通过群体研究,王著指出:江东本土世族群体不仅是一个地理上的群体概念,而且具有文化习俗的内在一致性;从其内部情况看,江东大族多发迹于汉代,兴盛于六朝,绵延至隋唐,具有相当的完整性;江东大族中既有早在汉代便“士族化”的文化世族,也有魏晋以降由武入文的“新出门户”,江东诸家族的文化既有共通之处,也各有其特点,表现出了相当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再者通过比较研究,王著分别出江东各家族文化的“共相”与“殊相”,找出各别家族之家风家学的特质,并进而注意到江东家族与侨姓世族的比较,由此观察南、北世族间的文化差异及其交流状况。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王著还推而扩之,将家风家学与各族之社会政治活动结合起来考察,认为正是由于家族文化的差别,导致了在同样的门阀制度的保护下,各别世族的盛衰遭遇与命运有着明显的差异,并对诸多的相关问题作出了圆融通达的解释。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要之,王著内容丰富,其研究旨趣、结论、方法与视野,都颇多值得称道之处,它将陈寅恪、钱穆、王伊同等先生有关中古世族家风家学的宏论,落实到了具体的时空范围内与家族对象上,并进而得到了有力的证实。笔者觉得,王著之承继前贤、示范后学的作用正在于此。
当然,由笔者历史地理的专业感情出发,王著也有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王著以具体而见一般选择的七个个案是吴郡三族、吴兴一族、会稽三族,尽管这是传统所谓江东的核心地域与代表世族,但未必能够全面反映江东之地域文化和家族面貌,诸如丹阳陶氏、义兴周氏、吴兴姚氏,乃至记载相对简略、人物较为稀少的丹阳甘氏、吴兴丘氏、会稽谢氏与魏氏等等,其盛衰荣枯,其家风家学,仍有可考可论、可圈可点之处,王著略而不及,未免可惜!笔者期待着王永平教授今后贡献出更多的相关研究成果,毕竟江东世族的全面、系统、多角度、各地域的综合研究,本是六朝史以及江南地方史研究的重点与特色所在。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