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的祆教研究(1923-2000)(1)(2)

2015-10-25 01:05
导读:从已经出土的文物中来考察祆教因素,是近年来的另一个研究趋向。施安昌《北魏冯邕妻元氏墓志纹饰考》(《故宫博物院院刊》1997-2)、《北魏苟景墓志
  从已经出土的文物中来考察祆教因素,是近年来的另一个研究趋向。施安昌《北魏冯邕妻元氏墓志纹饰考》(《故宫博物院院刊》1997-2)、《北魏苟景墓志及纹饰考》(《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2)两文,以为这些墓志纹饰上表现的图像,有祆教的色彩,部分神名也与可能是伊朗语的音译。他还发表《北齐粟特贵族墓石刻考──故宫博物院藏建筑型盛骨瓮初探》(《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2),重新讨论著名的安阳出土粟特石棺床,并介绍了故宫所藏盛骨瓮,其上有胡人形象。姜伯勤《安阳北齐石棺床画像石的图像考察与入华粟特人的祆教美术》(《艺术史研究》1,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对这个石棺床的祆教图像做了详细的解说。1999年,山西太原发现的虞弘墓石雕和2000年陕西西安发现的安伽墓石雕,富有粟特系祆教图像特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参看张庆捷《太原隋代虞弘墓石椁浮雕》,“汉唐之间:文化互动与交融学术研讨会”论文,北京大学考古系,2000年7月5-9日;尹申平《安伽墓展现的历史画卷》,《中国文物报》2000年8月30日第一版。)
  中国所出另一个祆教图像是姜伯勤发现的敦煌白画。1988年,姜伯勤比定刊布了一幅原被当作佛画的祆教图像, 撰写了《敦煌白画中的粟特神只》(《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论文集》,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0; 又《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 1994)。张广达《祆教对唐代中国之影响三例》(Trois exemples d'influences mazdeennes dans la Chine des Tang, Etudes chinoises, XIII-1/2, 1994; 汉文本刊《法国汉学研究》1, 1996), 利用原苏联中亚地区出土的绘画材料, 确定此图上的一神为祆教神谱中的女神娜娜(Nana)。张广达《唐代祆教图像再考》(《唐研究》3,1997),进一步论证这幅敦煌白画上的形象很可能是祆教神祗妲厄娜和妲厄娲。由此,格瑞内(F.Grenet)和张广达合撰《粟特宗教的最后避难地──九、十世纪的敦煌》(The Last Refuge of the Sogdian Religion: Dunhuang in the Ninth and Tenth Centuries, Bulletin of the Asia Institute, new series, 10 (Studies in Honor of Vladimir A. Livshits), 1996, 175-186),结合文献和绘画,说明归义军时期的敦煌祆教仍在流行。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张广达《祆教对唐代中国之影响三例》中的又一例证, 是据粟特本土出土的骨瓮, 来说明唐代太原所遗留的祆教徒葬俗。林悟殊《火祆教的葬俗及其在古代中亚的遗痕》(《西北民族研究》1990-1; 《波斯拜火教与古代中国》, 1995), 则是用敦煌发现的《佛说十王经图》上所绘的尸葬方式, 来论证同一问题。蔡鸿生《唐代九姓胡礼俗丛考》(《文史》35, 1992), 也谈到粟特人的祆教葬俗。西域地区骨瓮的遗存,见林梅村《从考古发现看火祆教在中国的初传》(《西域研究》1996年第4期)。
  “萨宝”的性质是近年来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姜伯勤《萨宝府制度论略》(《华学》3,1998)、罗丰《萨宝:一个唐朝唯一外来官职的再考察》(《唐研究》4,1998)两篇同时发表的文章,观点并不相同,前者认为萨宝是伊兰系胡人聚落中的政教大首领,属下有祆正等主管祆教事务的官员。后者则认为萨宝所管包括所有宗教,特别是佛教,以及其他商业贸易事务等。最近A.Forte, "The Sabao 萨宝 Question"(The Silk Roads Nar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97, Record No.4, 1999, pp.80-106; A.Forte, "Iranians in China -Buddhism, Zoroastrianism, and Bureaus of Commerce-", Cahiers d'Extreme-Asie, 11, 1999-2000)、芮传明《“萨宝”的再认识》(《史林》2000-3),都与罗丰的看法相近。但是,这一问题还有待从语言学、历史学的角度深入探讨,笔者倾向于姜伯勤的看法。
  祆教的“祆”, 古籍中常常与“祆”相混, 即使是今天的学者也难以避免。林梅村《从陈硕真起义看火祆教对唐代民间的影响》(《中国史研究》1993-2), 认为记载此次起义的《崔玄籍墓志》中的“祆”为“祆”字。王永平《论唐代民间道教对陈硕真起义的影响----兼与林梅村同志商榷》(《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5-1), 据图版订正此字原为“祆”字无疑, 而林文引此志时所删的“破张鲁于汉中, 殄卢循于海曲”两句, 恰好证明陈硕真起义的道教色彩。他还对祆教在唐代流行状况做了估价。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文学:乌托邦的守护神(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