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礼貌原则的文化差异 中美交往中的语用问(2)

2015-11-24 01:02
导读:中国人“贬己尊人”的礼貌准则在称呼行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受差序格局的结构、传统、血缘、宗教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中国社会的称呼系统远比西方复

  中国人“贬己尊人”的礼貌准则在称呼行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受差序格局的结构、传统、血缘、宗教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中国社会的称呼系统远比西方复杂,中国人较习惯于非对等式(nonreciprocal/asymmetrica1)的称呼类型,称呼要讲究“长幼尊卑贵贱”之分,体现出一种权势取向,是垂直式社会关系的标志。在家庭成员中,有叔、伯、姨、姑、兄、弟、姐、妹等表示辈分的称呼语。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为了表达一种尊敬,也会在称呼年长的人的时候冠以x爷爷、X奶奶、x叔叔、x阿姨、x姐姐、x哥哥等称谓。在社会系统中,更是根据个人的地位、职务等有着不同的称呼,如x老师、x经理、X师傅、x医生等,很少出现直呼其名的现象。而西方社会由于受平行社会关系和个人本位取向的影响,人们偏爱和崇尚对等式(reeiprocal/sYmmetrica1)的称呼类型,体现出平等的取向,是一种平等式社会关系的标志。在现今的美国社会,无论地位和职位高低,人们越来越愿意相互直呼其名。同辈的兄弟姐妹和年龄相仿的父母辈亲属,一般都是直呼其名。非家庭成员的称呼更为简单,通常对人称呼时只要在姓氏前加上Mr.,Mrs.,Ms.,Miss就可以了。这在看来是人际关系趋于平等的表现,是体现朋友式亲密关系的一种方式;而对于其他文化的人们来说,尤其是对于讲究礼仪和规矩的中国人来讲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四、致谢语

  英中都有许多表示感谢的方式,但使用的场合和频率不同。英语中的“thankyou”和汉语中的“谢谢”都有极高的使用频率,但“thankyou”使用频率更高。在中国,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熟人之间、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不大言“谢”。但在英美,即使亲密无间的朋友甚至家庭成员之间,在对方为自己做了些事情时也会真诚地致谢;而在中国,道谢的话一般是在与陌生人交往时或者在比较正式的场合才使用。此外,英汉两种对“谢谢”的回答也存在差异。当受到感谢时,中国人会回答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或“自己人,不必客气”之类的话。而英美人则会回答“Youarewelcome.I'mgladtobeofhelp.”或“It’Smypleasure.”试想,如果将汉语的答语直译为“Nevermind,It'smyduty.”这种应答只能给英美人士带来不愉快。因为“It"smyduty.”通常只是值班人员的用语,隐含责任在身,不得已而为之。这样的回答只会让表达谢意的英美人尴尬不已。

  所以在实际交往中,由于东西方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交礼仪的不同,跨文化交际中常造成这样一种错觉:中国人觉得英美人在这方面太客气,甚至有点虚伪;英美人又觉得中国人在这方面不大懂礼貌。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文化和语言密切相关,在学习的同时,必须同时了解它的文化,对文化的不了解会造成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因此,在大学中,教师应注意通过英汉两种文化的比较,加强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的不是“中国式英语”,而是比较地道的英美英语。

上一篇:辛亥革命之“排满”民族主义杂谈(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