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及其对我国大众文(2)

2015-12-14 01:05
导读:总的来说,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在客观上反映了当代文化矛盾的深刻危机,说明了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或后并没有真正解决各种矛盾与人的问题。这也正是

  总的来说,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在客观上反映了当代文化矛盾的深刻危机,说明了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或后并没有真正解决各种矛盾与人的问题。这也正是詹姆逊学说的意义:他看到了当代西方社会的文化矛盾同资本主义的逻辑和商品化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对于深人批判研究当代西方的精神文化,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的内在矛盾,把握西方思想文化新的发展趋势和价值取向,进一步深刻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与矛盾有积极地借鉴和启发价值。

  二、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

  詹姆逊对后现代理论的另一贡献就是他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的。在他看来,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标志着异化、焦虑、资产阶级个体化、文化生产的个别风格等的终结。后现代文本 与后现代社会的主体在特征上是一致的,“从本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分散的、异质的;它的目的是通过永远消解界限以抵制僵死的范畴化;它的逻辑本质就是生成和维持多元解读;它的基本意思就是与现代主义构成二元对立。”具体来说,詹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化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1.削平深度模式,走向平面感

  “由于厌倦了对与现实世界相连的意义的探寻,后现代世界的人们‘希望在表层暂时生活一会儿 ’。后现代主义平面感所要削平的是四种深度模式:“第一种深度模式是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后现代主义与之相对,只注重表面,不去挖掘深层含义。

  第二种深度模式是弗洛伊德的分析模式,就是他关于“明显”的和“隐含”的区别。后现代主义彻底抛弃表层下面的深层压抑的说法。第三种深度模式是存在主义关于真实性与非真实性、异化与非异化的二项对立。后现代主义抛弃所谓可以从非真实性表面下找到真实性的说法,甚至宣称“异化”这一概念本身也是值得怀疑的。第四种深度模式是索绪尔的符号学所区分的所指与能指,后现代主义取消了这种对立和区分,从而也取消了深度。”。诚然平深度模式就是消除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对立,从本质走向现象。因此,后现代主义文化不再提供现代、前现代经典作品所具有的深度价值和意义,拒绝对其文化本身的诠释,一切文化作品都无需解释,因为根本就没有潜藏在文化背后的深层意蕴。

  2.意识消失。断裂感产生

  历史意识的消失意味着后现代时间观的非连续性。“在后现代社会,我们意识到无法知晓过去。我们所能得到的全部,仅仅是有关过去的文本;我们所能做的全部,就是制造出关于那些主题的一个又一个的文本。由于没有历史的连续性,我们自由随意地调用过去的历史,到处收集历史片段,以一种表面随意的方式拼凑在一起。”。后现代文化产品只是能指的表达,而所指、意义深度和历史深度统统消失了。一切存在都是碎片的当下存在,碎片与当下就是一切物质与时空的存在形式,大杂烩与任意组合成了后现代主义的内在本质。詹姆逊认为,在后现代中,人类深层的历史意识正在消失。后现代人由于经历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洗礼,其历史意识、传统观念在一体化、国际化和商品化的规约下渐渐逝去。后现代人不得不涕别历史和传统,只能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在没有历史的此在与彼在的当下去忍受心灵中的断裂感。

  3.主体“零散化”,情感“碎片化”

  自启蒙运动以来,主体一直被赋予至高无上的地位,标志着人的中心地位和为万物立法的特权。因此,现代主义作品总是努力地表现主体自身的情感体验,为此形成了诸如焦虑、疏离等情感性概念。然而在后现代主义中,詹姆逊认为,主体 已被“零散化”,丧失了昔 日的中心地位。后现代的主体是一个没有中心,一个失去了透视世界、体认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主体。“在后现代生活世界中,异化被(精神)分裂所替代。由于生活世界,以及生活于其间的人们变得碎片化了,因此结果只剩下‘自由漂浮和非人性化”’。在这种后现代主义的“耗尽”里,人体验的不是完整的世界和自我,相反,体验的是一个变了形的外部世界。人没有了自己的存在,是一个已经非中心化了的主体,无法感知自己与现实的切实联系,无法将此刻和历史乃至未来相依存,这是一个没有中心的自我。既然“自我”不存在了,所谓的“情感”也就无所寄托了。因此,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情感都隐退消逝了。

上一篇:关于20世纪中国革命文艺活动的六大范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