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简述孙健君:站在文化的高度

2015-12-13 01:42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简述孙健君:站在文化的高度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来自业界的传闻给他本人笼罩上了许多神秘的色彩。有人

  来自业界的传闻给他本人笼罩上了许多神秘的色彩。有人说他绝对是中国内地民营影视制作业界的一个传奇,有人说他创立的公司是一家夫妻老婆店,有人说他的谈话乃至演说颇富煽动力,有人说他鼓吹的宏大构想多半都是泡沫,有人说他的公司经营就潜伏着巨大的问题,还有人说—在人们七嘴八舌之下的派格太合环球传媒董事长、总裁孙健君,其实并不像往日媒体说的那样作风低调,而是爽朗健谈,又对媒体保持着一贯的谨慎,抑或保守,总裁的挡驾温和、客气而且委婉,当然也可能因为的确忙得不可开交而无暇脱身。这一点无容置疑。记者在联系采访的过程中,就已经探知到他的上海之行紧凑仓促,纵横摔阖之时,行程迟迟难定,回到北京之后除了马上召开公司的定期例会,紧接着又现身中影集团,与之洽谈版权事宜……每一刻都必须关注他的行程,如果你想与他会晤的话。一个星期的时间之内,十几个电话之后,约定在2004年12月15日晚间7点6分,记者匆忙赴约之后又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才见到身材高大的总裁孙健君略带倦意步履飘摇悄然而至。

  业界的传奇

  派格太合环球传媒迄今恰恰己有十年的。“制播分离”刚刚闯人中国内地人们视野之时的1990年代初,孙健君刚刚取得加州大学的学硕士学位,主修的是摄影、与,课余也经常打工,端盘子送外卖无所不干,但摄影却是他之后独步美国的谋生手段。1993年,孙健君怀揣着巨额美资自美国回国。据说,这就是影视业界一个传奇的开始,而此前的孙健君虽然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多年,虽然不见得默默无闻,至少却不为普通民众所知。

  1993年,孙健君代表美方商与北京电影制片厂合作成立了全国最早的影视合资公司之一—“派格影视公司”。现在孙健君解释说,“派格公司”虽然不一定是第一,也不想争第一,而且也算不得惟一,却应该是中国内地最早那一批民营影视制作公司中能够坚持到现在并且依然活得不错的民营影视制作公司。

  孙健君为而弄来的那笔巨款至今还依然是内地影视业界人士猜测不断的一个悬念。有人说,那是孙健君“空手套白狼”,从美国“骗”来的。孙健君说,实际上,那时的美国商人也不傻,只是遥想中国大陆的影视制作几乎还是空白,一个充满诱惑的巨大的淘金;因为垂涎所以抢先,因为缺乏畅通的渠道所以需要他这样的中间商居中斡旋。他解释说,自己还是干实事的人,说是“骗”倒还不至于,只不过当时向投资方游说起来相对后面几年更容易一些。一百来万美金因此顺利漂洋过海裂空而来落户北京,直到后来孙健君完全买断美方的股权独立掌控派格公司为止。后来,美国人开始了解中国大陆了,制作业界想要同样的方式博取一笔资金,显然已非易事了。

  1993年,孙健君的“派格公司”仍然游离在广电政策之外。民营影视公司参与影视节目制作虽然没有被明令禁止但也得不到政策的支持鼓励,派格公司多方寻求与北京台联合制作《环球影视》栏目,在诸多质疑的眼神中终于获得了观众的肯定,逐渐取得制作和运营权。孙健君天天奔走于业界、政府部门,后来他感慨说,“1993年,那半年多时间里我请人吃过400多顿饭”。1994年,《环球影视》栏目开始在北京电视台播出。这一电视栏目作为“制播分离”的产物,其实在中国大陆还算是领先一步的。

  到了1995年,民营影视制作行业得到了政府相当程度的默认。此时,复旦大学系毕业7年的王长田刚刚开始投身北京电视台策划他的《北京特快》栏目;但总的来说,风向的变化与传闻总使民营影视公司惴惴不安。诸多的压力使这种提心吊胆的情绪一直笼罩在电视制作人行进在“制播分离”美好遐想的路途之中。直到2003年底到2004年初,这种压力才逐渐散去,国家广电总局的17号令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民营影视公司参与娱乐和媒体节目制作的部分领域。民营影视公司自此第一次获得了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并驾齐驱的准确身份,孙健君等影视制作人群从此开始三三两两地在公众的面前亮相。

  在业界的传闻中,孙健君成了中国大陆影视制作业界仅次于王长田而且还算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产业大鳄,是业界的一个传奇。不过,孙健君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奇迹,他觉得自己现在仍然没有走出影视产业瓶颈。他是一个自信的人,他觉得自己的公司是个能力不错的公司,但他仍然觉得迷惘,在影视公司与个人能力之间找不着北,他觉得公司的制作能力远远大于政策空间。从产业的角度来说,一个提供内容的制作公司虽然也有自己的产品销售渠道,但电视传媒仍握于政府极度的控制之中,它的喉舌性质异常强大恰恰削弱了它所负载的产业功能,这虽然不是批评政府,但国情就是如此。

  “如果说我有点传奇的话,那就是我越来越有锐气了”,孙健君现在经常妙语连珠口吐莲花,思维活跃异常,喜欢将他的经营理念归纳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而旁人一般无法插嘴,只能倾听他像布道者一样滔滔不绝,沉浸在派格影视王国的战略构想之中。

  文化的商度

  孙健君第一次施展身手的就是那档将近十年历史的著名老牌栏目—《环球影视》。尽管留洋多年,他依然对国情有着清醒的感性认识,就像他1993年搭乘国际航班回到北京时一样,大家都被赶下了机而摆渡车却迟迟不见过来,国内旅客破口大骂,国际旅客却平静得若无其事,他颇为好奇地询问国外来客为何能够做到从容不惊,回答说他们想象中的中国大陆本该如此。他明白了:期望值决定了一切,或者说态度决定了一切。一个人的期望值决定了他的快乐。

  孙健君说他自己多年来每一件事都做得不顺,所以自己把碰到的一切障碍当作了一种积累,因为他自己觉得拥有足够的信心与实力,而不是一个半路上杀出来的暴发户。从制作《环球影视》开始,从第一年亏损到第二年持平,从美方投资商的撤资退出到从第三年赢利,再到迅速地推向全国近百家电视台,《环球影视》作为固定栏目常年播出,收视覆盖达到三亿,收视率高居同类节目之榜首,孙健君的原始积累即始自于此。

上一篇:试论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策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