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动画发展的民族文化根基(2)

2016-01-06 01:07
导读:必须要建立在时代的文化立场之上。在动画作品的个性化发展创作中,不仅要体现出时代的呼声,而且要满足受众的审美趣味和接受心理。当前,动画理论
必须要建立在时代的文化立场之上。在动画作品的个性化发展创作中,不仅要体现出时代的呼声,而且要满足受众的审美趣味和接受心理。当前,动画理论的研究还停留在对受众的定位阶段,这样对于动画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细化受众群体,因为任何作品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老少皆宜,只有相对层面的理解认同。只有对各个层次的受众进行细分,才能准确地把握各层次的审美趣味和价值理想,只有发现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期待,把握各年龄、各阶段、各层次的审美趣味和接受心理,我们的动画作品就能体现出其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艺术特征,得到观众的欣赏和喜爱。如日本的漫画因受众的不同,对漫画也就有着不同的分类,像格斗漫画、少女漫画、竞技漫画、科幻漫画、商业漫画等,这样某一类型的漫画就可以满足欣赏习惯相同且在不同年龄层的受众。大量国外经验表明,对动画受众的细分和深入研究,是动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动画个性化、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多层次、多维度的视角对生活和世界进行体察和理解,才能在动画事业的进程中增强其个性语汇的发展,也只有不断地调适当前的创作思路,才能在动画的创作中有所发展,从而回归深层民族文化的时代传承和弘扬上来。

  当然,除却具体而详实的受众细分和深入研究以外,还要运用本民族鲜明的民族个性心理和独特的话语交流方式,来创作能够满足和适应受众口味,又符合时代和动画艺术规律的优秀动画作品来,这样观众才能在作品的体认中产生认同,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和观众的需求,最终达到对文化的进一步积累和传承。
  三、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随着工业文明的来临,任何事物都成为了商品的附庸,艺术也不例外。同时由于我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使原本安然自得的中国动画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国外动画的入侵和中国本土人才的大量流失,使中国动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是摆在中国动画界的一个现实问题。如何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如何将品味高雅的艺术格调进行大众的文化转换,如何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中国动画面临重重艰难。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在现代经济中,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产品的生产中,文化产品以商品的形式进入市场,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已经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消费品。”[3]162动画的创作不仅要顾及到艺术性,同时也要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所以中国动画的产业化势在必行。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必须按市场规律办事,不然将被市场所淘汰,这是历史的经验和长期实践的结果。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如果动画事业不能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追求,没有自我更新能力,势必将要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更大的困难。所以,中国的动画事业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会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
  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联系的日益密切,动画的国际化合作也成为必然,“与外方的合作应从单纯的劳务加工转变为更高层次的版权合作、制片合作。通过对外合作,吸收国外较好的制片、生产、管理经验;在制作上互相交流,既把优秀的世界名著介绍到中国,又将中国的优秀作品介绍到国外;同时还利用国外公司的发行网络打开国际市场。”[4]77而且国内动画的产业发展,还必须建立起合理的市场产业机制,形成包括网络、游戏、玩具等动画衍生品开发的多元经济发展格局。
  总之,我们在这里所谈动画的产业问题,是不以利益的得失为基点,而依然是在增强民族艺术生存和发展活力的前提下进行的讨论。我们坚决摒弃以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为衡量艺术发展的最高准则,我们依然提倡以美学品格的提高作为动漫艺术发展的基础。中国动画片的产业化发展,并不意味着放弃中国动画一直以来坚持的民族艺术个性,而是要始终保持鲜活民族品质和时代特征并举的动画创作倾向,这样才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发掘出民族文化的时代个性。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对于传统和民族文化本身,我们不能处以简单的理解和僵化的认识,也不能食古不化、拘泥陈法,必须要在时代的前提下重提民族文化。探讨民族性不应采取孤立和静止的观点,也不应该无限制地扩大和膨胀其作用和价值。目前在中国的动画创作领域出现了大量对民族性公式化、概念化的僵化理解,以民族艺术样式的肤浅认识和表面衔接作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这样势必会违背艺术的创作发展规律,
上一篇:从“品德”到“道德”:中国传统道德现代化的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