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社会信息化水平测定综合分析(2)
2016-01-08 01:09
导读:一般认为,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达到250美元至1 000美元时,信息经济才可能发展。而且,信息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分工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一般认为,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达到250美元至1 000美元时,信息经济才可能发展。而且,信息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分工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实现信息工作现代化的物质保证,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将大大改善工作条件,将使信息工作产业化‘社会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是导致信息产业形成与发展的直接动因。
我省正处于经济结构发生变动的时期,虽然形成信息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期为人均GNP达到l000美元左右,但我省尚未达到此数。如果通过一系列的远见卓识的政策措施,吸取各国经济发展的有益经验和教训,完全有把握超越或缩短这一经济发展阶段,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信息化。日本1965年到1970年人均GNP从907美元增长到1969美元时,信息产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就是例证。
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工业经济进人加速发展时期,为信息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使河北省教育队伍和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2. 19万人,教育工作总人数占整个第一信息部门就业总人数的50%.教育经费1997年投入36.84亿元人民币,是1985年的7. 6倍,2000年教育经费投人量将达到47. 29亿元人民币,比1997年增长29%。科研经费年投人量为15. 69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14. 57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14个百分点。虽然各类投人和教育、科研人员尚不足,但从增长势头看,只要目标明确、措施得当.问题完全可以解决在信息化的过程之中。
在1992年以前,我省每百人中在校大学生人数没有太大变化,199$年每百人中在校大学生人数为0. 22人,比1990年增长了近1倍,这是信息产业发展、提高信息化水平的巨大潜力。“八五”期间,全省邮电通讯业务总量平均增长速度为45. 35%, 1996年底达到47. 83亿元人民币,截至到1998年8月底,全省总计完成邮电业务总量为54. 5。亿元人民币,居全国第10位。电话客户达到453. 44万户,电话普及率每百人7. 74部,2000年将达到每百人9部,居全国第8位,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新增数据通信用户2 526户.累计达到9030户。在电信网建设方面,省内公用数据通信网已覆盖到全省所有市县及部分发达乡镇。1996年底,光缆总长度达到8 440公里。位居全国第2位,在全省形成了容量大、技术先进和具有自愈功能的传输网络.200。年省内光缆干线将达到18 647公里,数字微波达到7 386公里.移动电话达到120万部。新闻传播业有所增强,2000年广播人口覆盖率将达到85 %.,电视人口覆盖率将达到90 %,有线电视人户率将达到3 0 %以上。计算机网络方面,全省己拥有一批中小型计算机和大量微机、终端.建设了众多的局域网,部分终端已连通了Internet。信息服务业近几年正以3 0 %以上的速度递增。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种种令人振奋的数据.说明我省的信息业已形成规模,各种以科经贸相结合的动态信息学院、
期刊文献和数据库组成的信息资源库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他们以现代化的手段收集、加工、整理、传递和使用信息,为我省全方位、多角度、广视野、各领域地开展经济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河北省信息化水平测定概况
根据信息经济宏观测度的理论与方法,对我省社会信息化水平进行定量测算,考查我省信息经济的规模及社会信息化程度,从而为我省的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具体的测算方法采用了波拉特方法,并作出了结果分析。
第一信息部门增加值的测算。参照《GB 4754-8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划分出的第一信息部门的各行业,采用有关数据对1990年、7995年、1997年三个年度第一信息部门的增加值进行测算,测算结果总计:1990年增加值为8. 9 6亿元人民币(现行价格.下同〕。占增大值比重的100%,占GNP总比重的1. 00%;1995年增加值为45. 59%亿元人民币,占增大值比重的100%,占GNP总比重的1. 60 % ; 1997年增加值为71. 17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