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与文史研究(1)(2)
2016-01-19 01:05
导读:科学研究是一排除反证的过程。以“义理、考据、辞章”为旨归的传统文史研究,要求研究者穷经皓首,淹通古今,目录、引得成为专门之学。但中国古代
科学研究是一排除反证的过程。以“义理、考据、辞章”为旨归的传统文史研究,要求研究者穷经皓首,淹通古今,目录、引得成为专门之学。但中国古代的典籍汗牛充栋,无论怎样精赅的索引,难免沧海遗珠,一些极微的问题往往会引来烦复的考订。某一位学者花费大量精力,通过排比大量的例证作出结论,却有人在其他资料中发现反例而在一夜间被全部推翻,“说有易,说无难!”成为学术界尽人皆知的名言。电脑检索和网络查询可以最大限度地发现和消化反证,从事使学术论断建立在更为坚实和可靠的基础上。
传统的文史研究基本是以个体为单位,自己自足。近年来,伴随着知识急剧增长,学术深化带来学术领域划分的细致,学者很难再有精力邃密群科。即使在一个学科内,往往也不能熟悉各个研究领域。网络的无与伦比的交互性使多领域、多学科的的交流成真正为可能。在一个论坛或新闻组中,不同地区域、不同职业、不同知识背景的文史工作者和爱好者可以自由地组合在一起,交流观点,拓展思路,清扫知识盲点,使学术研究成为现出复合式的进程,在某些方面效果胜于花费巨额资金组织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而网络的虚拟性又使得讨论的参与者更加坦率直言、张扬个性,网络中宽松和谐的学术气氛为学术研究一个理想交流的平台。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试论中国古籍数字化与人文学术研究
潘重规先生与二十世纪敦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