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业的扩张路径(1)(2)
2016-01-22 01:13
导读:(三)报业主体由报社变为报业集团再为传媒集团 1996年1月15日,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在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正式成立,藉此拉开了我
(三)报业主体由报社变为报业集团再为传媒集团
1996年1月15日,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在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正式成立,藉此拉开了我国报业集团化的序幕,报业市场中的竞争主体开始由报社变为报团。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报社开展多种经营,兴办各种经济实体,遍及房地产、旅游、
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报业与企业的整合,使报业发展向集团化迈进了一步。“报业集团是以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报纸为核心,以报业及带报业外延性质的实业为主体,兼容其他非报业经营的报业联合体。”(第12页)
遵循这一理念,我国报业集团的跨媒体运作已快速铺开,在纸质媒体、网络和影视等领域已显示了强劲势头。首先,报业集团在纸质媒体运作上比较有优势,因而普遍向期刊和图书出版领域拓展。例如,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的《特别关注》创刊5年后发行量突破百万。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较早挺进图书出版领域,目前南方日报出版社已经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还有一些报业集团试图在广播影视娱乐业寻找契机,例如上海文广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均选择与合作方拍摄电影和电视,其中上海文广集团获得作家王安忆小说《长恨歌》的改编权,拍摄同名电影和电视剧。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参股杭州数字电视产业园,并成为第二大股东。报业集团跨媒体发展已成定局。2005年,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更名为南方日报传媒集团;2007年4月28日,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更名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报业集团为了拥有较大的资本和充裕的资金,纷纷踏上了资本运营和国内或海外证券市场的上市之路。报业集团以产权制度为突破口,对政策允许的子报子刊进行公司化运作,将广告、印刷、发行、后勤等部门从主体中剥离出来组建了集团控股的子公司,形成了母子公司企业法人体系。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吸引其他媒体或社会资金广泛合作,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产业经营多元化。我国报业集团上市目前有两条路径:一是借壳上市,即通过二级市场上的兼并、收购、控股或者股权转让,入主上市公司,进入证券市场;二是剥离转制上市。1999年6月,由《成都商报》绝对控股的子公司成都博瑞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受让成都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持有的上市公司四川电器2000万股国有股,一举成为四川电器的最大股东,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7.65%。2000年3月,四川电器更名为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该股票简称也改为“博瑞传播”。2004年12月22日,有“报业海外第一股”美称的北青传媒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交易,北青传媒成功融资9.5亿港元。2006年6月17日,证监会签署第32号令,正式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取消了关联交易比例不得超过30%的规定,而未对发行人的关联交易比例做出具体的数字规定。“关联交易”由“比例限制”到“详细披露”,意味着报业企业上市的主要政策障碍已不复存在,报业集团在资本市场中将会更为活跃。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从1996年起,我国报业集团已走过了10多个年头。在这10多年中,报业集团的发展一直遵循这一理念。1998年,内地有36家报社(或报业集团)广告营业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其总额约为80亿元人民币,占内地报业广告总营业额的大约73%。如今,我国39家报业集团创办的报纸占全国报纸总量的17%,平均期印数占30%,总印数占41%,总印张占56%。报业集团化的发展加快了内地报业市场的整合,提高了内地报业市场的集中度,推动了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报业经济规模的扩大。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文化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文化体制改革试点阶段后,我国报业集团化建设有了新的发展。以市场而非行政的手段推进集团化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将成为集团化建设新阶段的主要特点。具有品牌竞争力的行业专业报纸也在积极探索专业化媒体集团的发展道路,地方报社自发的集团化建设正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