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研究(Intelligence Studies):另一种情报观(1)(2)
2016-01-29 01:09
导读:2.2 情报分析 情报分析的目的是让信息增值,支持决策。情报是通过分析人员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除粗取精、分析综合、归纳推理,加入平时积
2.2 情报分析
情报分析的目的是让信息增值,支持决策。情报是通过分析人员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除粗取精、分析综合、归纳推理,加入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并加以评估和验证的智力活动的产物。除情报分析人员外,搜集人员也必须从事初步的信息分析,比较新搜集的资料与现存资料的异同和价值大小,这样才可能证明新情报是重要的且值得报送的。另外要注意的问题是:(1)情报搜集者与分析者的评论,不论是论证报告或是提供信息,都要注意其来源的可靠与准确,要特别注意信息的真伪或真度。(2)经验不够丰富的分析者,或分析者与决策者之间不能有效地互动,都会降低情报效果,导致不理想的决策。(3)不适当的报送,也可能导致不良的决策。报送的形式要考虑决策的偏好。(4)情报分析过程必须排除主观,要依赖于充分的证据并以此做出的假定;再者,情报的内容不能刻意讨好决策或政策,任何关心国家或组织政策的人,必须确定情报的引导作用,而不是情报跟着政策走。
情报分析是情报研究的重中之重。面对数据的海量、多语种、多媒体化以及更新速度快等新特点,2005年国际情报分析会议(https://analysis.mitre.org)召集来自国家安全领域、军界、学术界和竞争情报界共同探讨解决新形势下的情报分析问题。会议的目的是希望来自下列领域,如国防与国家安全(包括反恐)、政治学、经济学、信息安全与保障、科学与技术、大规模杀伤武器研究、产业分析、竞争情报等涉及情报分析的教育者、研究者、分析工具的开发者以及从业人员紧密合作,共享有关情报分析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知识,提高情报分析的水平。
2.3 反情报
2005年4月美国公布了《国家反情报战略》报告,该报告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求美国情报机构在今后的反情报工作中采取“先发制人”的做法。报告要求美国情报机构“确定、评估、消除和利用”外国政府、恐怖组织和国际犯罪组织针对美国利益进行的情报活动,保护美国的情报收集与分析系统,防止被对手渗透与操纵。美国家反情报主管办公室主任指出,今后美情报机构在反情报方面将改变工作方法,不再像以往那样在发生严重损失时才做出反应,而是要采取更加主动的措施,打击针对美国的情报活动[4]。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情报作为一种机密信息,反情报就是保护这种特殊的信息。它一方面防内部泄漏,一方面回应外部(敌手或对手)刺探、入侵。就情报系统而言,反情报就是要保护我方系统,同时回击甚至进攻敌方系统,以抵制或削减敌方的情报活动。《孙子兵法·用间篇》把间谍分为五种类型:因间(或乡间)、内间、反问、死间和生间。其中,生间与死间都是我方派出的情报人员,他们(她们)深藏潜伏,长期作战,源源不断地获取敌方的情报;因间与内间是收买、利用敌方的人为我方刺探情报。反间就是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类似今天的双重间谍。把《用间篇》用于反情报活动中,那么反情报就是防“叛徒”——因间、内间,反“内奸”或“卧底”——打入我方内部的生间、死间。反情报还可以通过“反间”了解敌方情况,通过双重间谍散布虚假情报。
对于一般的商业组织而言,反情报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找到各种可能泄露保密信息(情报)的渠道并加以堵塞。常见的泄密渠道有:(1)向政府及主管机构提交、披露的有关档案、报告;技术与营销人员的专业论文;网上发布的网志(Blog)、BBS帖子、QQ记录。(2)公司领导涉及过多细节的演讲或访谈。(3)对有图谋的外来参观人员疏忽。(4)心怀不满或易于收买的离职与在职员工。(5)管理失当的公司文件和未经加密的重要的计算机化数据。(6)媒体对于某些问题的深度跟踪报道。(7)网上间谍软件或黑客程序“引狼入室”后成了“后门”。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推进我国信息资源共享政策体系建设
危机管理过程中的情报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