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中国设计的发展趋向(1)(2)
2016-03-06 01:02
导读:贝聿铭先生就是一个跨文化的设计大师:香山建筑的美轮美奂,造就了气势磅礴的燕山上的江南水乡风采;卢浮宫前水晶玻璃的金字塔,造就了浪漫之都的
贝聿铭先生就是一个跨文化的设计大师:香山建筑的美轮美奂,造就了气势磅礴的燕山上的江南水乡风采;卢浮宫前水晶玻璃的金字塔,造就了浪漫之都的古朴神秘。从中国传统的对称,北欧的率真,乃至印第安文化、玛雅文化都可以在他的作品里找到踪迹,甚至可以在一件作品里完美凝聚。
再如可口可乐的广告语:在美国本土,广告口号是“无法抓住这种感觉”;在日本市场是“我感受可乐”;到意大利则变为“独一无二的感受”;在智利又变为“生活的感觉”。广告信息始终随着具体的时空调整,始终以不同的文化形态作为出发点。包括近几年在中国春节期间推出的广告,其形象设计是以中国传统泥娃娃阿福的造型为原型,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种跨文化的经营理念、设计理念。
但是全球化也不是一味的模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故意搬照,拼凑外来文化的设计。以无锡为例,历史上无锡和长沙、芜湖、九江并称为全国四大米市,早在明朝万历年间,莲蓉桥附近就已有米市。在这样的富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附近,市政府建了一条欧风街,显得不伦不类。巴黎要跟纽约竞争,会把自己的老房子老街拆了去建和纽约一样的高楼大厦吗?人们不远万里来看北京城,是为了来看北京的超现代高楼或者法国人设计的模仿巴黎香榭丽舍的王府井吗?可见跨文化设计最主要是把握好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辩证关系,了解和保持文化中的个性,才不至于在设计中生拉硬扯,而是在保有自身特色同时,融会不同的文化,创造出更新、更有活力的交融文化。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王丽文
浅谈现代奥运会的发展趋势
灾后农村恢复重建过程中的传统文化保护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