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游 览 文 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2)

2016-05-21 01:00
导读:中国的少数民族问题不仅是关系到国家 政治 、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到世界民族问题发展的整体格局,而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对研究少

中国的少数民族问题不仅是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到世界民族问题发展的整体格局,而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对研究少数民族问题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手工文化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民族风俗、语言、文化等的差异,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尤其是传统手工文化的研究仍显薄弱并存在着一定的研究障碍。一个世纪以来 ,中国几代民族学专家和学者以及国外的某些专家学者对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风俗、语言、文字、社会变迁等曾作过不少的探讨,但是对现存于少数民族民间的传统手工文化的研究却未引起足够重视。特别在利用民族文化优势开发旅游资源等方面更明显不足。一方面,传统手工文化及其生存环境,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正在遭受着同自然环境一样被破坏的危险,手工文化资料的遗存逐渐减少,资料征集不仅显得落后而且越来越难,许多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品类正在逐渐消失。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生存于少数民族民间的手工艺品诸如编结、纺织、制陶、雕刻等,以及生活用器、生产工具、交通运输工具等遭受着自然的破坏和人为的丢弃,如果能把这些文化资产由实用转化为旅游纪念品,或许有较大的市场和开发领域。我们有理由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那样保护祖先为我们留下的手工文化及其生态环境,让它们转化生存的方式和用途,这不仅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同时少数民族手工文化及其生存环境作为旅游资产开发利用也有利于民族建设。如贵州一些少数民族集居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民族村镇的格局保持得相对完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环境和原生态文化资源环境。在联合国世界乡土文化组织确定的全球“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十大圣地”中,西藏和贵州的黔东南地区被列入其中。近几年,贵州依靠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先后建成了“雷山上郎德民族村寨博物馆”、“贵阳花溪镇民俗博物馆”、“六枝梭*生态博物馆”等的文化生态的保护措施,对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村落等进行了有效的利用与保护,并在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建设方面开了先河。贵州省政府在世纪之交召开了民族村镇保护建设工作会议,并准备与挪威合作开发文化项目,建设广泛意义上的中国生态博物馆,即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又发展利用了文化遗产的资源。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与中国民艺博物馆联合研究的项目“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资产调研”己列入国家教育部的研究课题。这些举措都表明,把生态规划与文化产业和旅游的发展同步进行研究,形成 一个集自然生态、文化生态与经济生态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将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与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另一方面 ,作为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少数民族研究已取得了建设性的成果,这是一个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基础,而旅游资产的传统文化是综合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和艺术学的重要方面。少数民族手工文化不仅蕴含了民俗内涵、科技内涵,又富有深沉的文化艺术价值以及独特的艺术思维观念,它是传统文明的活化石,同时又体现出现代文化的特征,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源泉。对它的发掘、记录、整理、研究和开发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充实与丰富,同时对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以及加快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建设步伐都具有促进作用。综而言之,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将是开发旅游资产等一些经济发展的基础,尤其对旅游文化的发展将相得益彰, 对新时期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在世界经济与文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对中华民族以其独特的个性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具有重要作用。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人类学:科学性及其障眼法
阿英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
上一篇:浅析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