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沉郁顿挫”风格含义辨析(1)(2)
2016-08-14 01:15
导读:杜甫《进周鸟赋表》中所言沉郁顿挫并非明确用来形容自己 诗歌 的风格(注:张安祖《杜甫“沉郁顿挫”探原》认为:“‘沉郁顿挫’并非杜甫关于自己作
杜甫《进周鸟赋表》中所言沉郁顿挫并非明确用来形容自己
诗歌的风格(注:张安祖《杜甫“沉郁顿挫”探原》认为:“‘沉郁顿挫’并非杜甫关于自己作品风格的夫子自道,而是强调自己的作品寓有深刻的讽喻意义。文学史家以‘沉郁顿挫’概括杜诗风格的做法并不符合杜甫的本意。为避免概念运用的混乱,造成不必要的异说歧解,笔者认为论者尽可以放弃以“沉郁顿挫”概括杜诗风格的习惯思路,根据个人体会从不同角度认识杜诗的创作特点。”(《文学遗产》2004年第3期)而此前宋恪震《也谈“沉郁顿挫”》一文则认为这是对杜诗风格的最佳概括,因为这一概念不仅为这种概括提供了可能性,也具有“恰相对应的切合性”(《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较早以沉郁来描述诗歌风格的是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张曲江五言沉郁,亦其文笔也。”[11]宋尤袤《全唐诗话》说李百药:“藻思沉郁,尤长五言。”[12]而首先用沉郁来形容杜诗风格的是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评》:“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13]而顿挫,从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开始,就已经指作品的风格。后人也常用来形容某一诗人的风格。如《文献通考》记宋刘克庄语:“杜牧、许浑同时,然各为体。牧于唐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矫时弊,浑则不然。如‘荆树有花兄弟乐,橘林无实子孙忙’之类,律切丽密或过牧,而抑扬顿挫不及也。”[14]元方回《瀛奎律髓》:“刘蕴灵大中八年进士,其诗乃尚有大历以前风味。所以高于许浑者,无他,浑太工而贪对偶,刘却自然顿挫耳。”[15]
自明清以来,人们普遍以沉郁顿挫来描述杜诗的风格。如《四库全书总目·王士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