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濛初与汤显祖(1)(2)
2017-02-13 01:07
导读:汤显祖和凌濛初都创作了许多戏曲作品,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汤、凌二人在戏曲创作主张上,即有相似之处,亦有所不同。汤显祖和凌濛初都主张本色论
汤显祖和凌濛初都创作了许多戏曲作品,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汤、凌二人在戏曲创作主张上,即有相似之处,亦有所不同。汤显祖和凌濛初都主张本色论,强调戏曲创作应遵循“自然”法则,如汤显祖在给凌濛初的回函中云:“忽然霤光得自转折,始知上自葛天,下至胡元,皆是歌曲。曲者,句字转声而已。葛天短而胡元长,时势使然。总之,偶方奇圆,节数随异。四六之言,二字而节,五言三,七言四,歌诗者自然而然。乃至唱曲,三言四言,一字一节,故为缓者,以舒上下长句,使然而自然也。”在其《合奇序》中又云:“予谓文章之妙不在步趋形似之间。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可名状。非物寻常得以合之。”[11]。其《明德罗先生诗集序》中亦云:“若乐之出于虚而满于自然也,已而瑟然明以清”[12]。又如《牡丹亭》第十齣“惊梦”杜丽娘唱[醉扶归]有一句“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道出了其重视“自然”的意向,此等之论在其文集中尚多。他主张戏曲创作应直抒性情,以情动人,强调意、趣、神、色,为此可以不必拘于格律,如曾被许多研究者经常引用的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云:“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以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汤显祖在《答吕姜山》中又云:“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摸声,即有窒滞拼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13]。为此曾引起以沈璟为首的格律派的批评。汤显祖对沈璟等人过分注重音律并按昆曲的格律改编他所创作的《牡丹亭》的做法十分不满,两派的论战,前人论述较多,在汤显祖给凌濛初的回函中亦提及这一点,并大舒其心中“磊块”:“不佞《牡丹亭记》,大受吕玉绳改竄,云便吴歌。不佞哑然笑曰,昔有人嫌摩诘之冬景芭蕉,割蕉加梅,冬则冬矣,然非王摩诘冬景也。其中骀荡淫夷,转在笔墨之外耳。若夫北地之于文,犹新都之于曲。余子何道哉。”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试析《阅微草堂笔记》女性伦理思想
凌濛初死事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