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忠孝中的两难抉择(1)(2)
2017-07-24 01:08
导读:二、王褒降敌的原因及心态 上面探讨的主要是王褒在江陵保卫战中的表现及其降敌的经过。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王褒认同梁元帝的降敌政策,进而说出了
二、王褒降敌的原因及心态
上面探讨的主要是王褒在江陵保卫战中的表现及其降敌的经过。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王褒认同梁元帝的降敌政策,进而说出了“不如降也”的主张呢?他的这种降敌选择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我认为:
王氏家风的影响是王褒选择降敌的主要因素。纵观琅琊王氏三百年余年的家族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琅琊王氏的代表人物大多都抱有积极进取的人世心态,具有高超敏锐的
政治眼光,他们善于在易代之际,为个人和家族的发展攫取最大的利益,为了达到此目的,他们审时度势、与时推移、应时而变,甚至不惜背上“贰臣”的罪名。江陵保卫战,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场失败的战争。王褒作为南朝负责这次抗战的主要将领之一,或许在战争的初期对战争形势还没有太清楚的认识,但是当朱买臣战败、胡僧佑战死之后,他知道梁朝战败只是早晚之事。如果他再坚持坚决抵抗,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国破家亡,甚至灭门之祸,而如果他顺着元帝的意思,主张降敌,那么就算是国亡了,他的家也还在。他虽然不能在这次降敌事件中为个人和家族的发展攫取最大的利益,但是,至少他没有愧对王氏的列祖列宗,因为他保证了家族的延续,在“国”与“家”、“忠”与“孝”的抉择中,他选择了后者。或许。在后世正统史学家的眼中,他是一个卖国求荣的千古罪臣,但是,从琅琊王氏家族发展的角度来看,他却是绝对的“忠臣”、百分之百的“孝子”。正是他的降敌主张,避免了王氏的灭门之祸。正是他宁愿当“家奴”的合作行为,为王氏家族在北朝的发展赢得了政治资本,也为王氏家族在唐朝能够继续成为宰相名门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实在王褒的内心深处,他何尝不为自己的降敌行为挣扎、后悔?又有谁愿意当历史的罪人呢?但是,当真正面对抉择的时候,个人懦弱的性格和人性中顽强的求生意志相比是不堪一击的。个人的荣辱与整个家族的传延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于是,求生意志战胜了懦弱性格,家族传延打败了个人荣辱,他成为了国家的罪人,却成就了家族的繁衍;他失去了精神的崇高,却得到了肉体的残延。降敌,表面看来是一个历史事件,向我们展现的却是诗人内心痛苦的灵魂挣扎。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李松荣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文革”时期“评法批儒”与王船山研究述评
马楚政权兄终弟及继承制度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