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文学影响的倾向性和互补性(1)(2)

2017-07-27 01:07
导读:这样我们进而接触到卞的作品中水这个喻象的第二层涵义,即:人生的易逝与虚幻。像《无题四》一样,《寄流水》(1933),也评论了爱情的短暂,集中在一

这样我们进而接触到卞的作品中水这个喻象的第二层涵义,即:人生的易逝与虚幻。像《无题四》一样,《寄流水》(1933),也评论了爱情的短暂,集中在一位年轻姑娘被抛弃的一张照片,那原是赠送给她的情人的。诗是这样结尾的,
多少未发现的命运呢?/有人会忧愁。有人会说:/还是这样好——寄流水。
生命中永恒的时间变化强调了世事不可避免的暂时性。这一概念也在卞的诗作中通过反复出现的梦的意象表示出来。例如,《古镇的梦》(1933)是这样开始的:
小镇上有两种声音/一样的寂寥:/白天是算命锣,/夜里是梆子。
这里的梦具有双重意思。夜里人们当真做梦(随着守夜人的梆子声);白天人们则梦想着他们的未来。算命所推测的将来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企盼,使人们保持梦想。(算命人知道“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预测了婚姻的前景。)然而算命人的盲目性突出了隐含的讽刺意味。在诗的结尾处,人生如梦,同时间流逝联系在一起:
是深夜,/又是清冷的下午,/敲梆的过桥,/敲锣的又过桥,/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
时间的并列(白天与黑夜)和空间的重叠(更夫加算命人)增强了非现实的气氛和人生如梦这一主题,在诗的结尾,梦本身也就被包容一切的流水的意象吸收了。
梦在《一个和尚》(1930)中也起了一个重要作用,在这里,和尚念经敲木鱼,过着一种朦朦胧胧,梦幻般的日子,庙宇同样被描绘成梦幻般空洞的东西,四周香烟缭绕,暗示了到那里去的人是祈求梦想得以实现的。在《古镇的梦》和《一个和尚》两诗中,诗人都暗示不仅普通人生活在未知的梦幻中,就连那些号称局外人也生活在梦境中。邦人做梦的算命者就“像在梦里走”。信教的和尚,应有所彻悟,也一样做着梦。(事实上,展现他过着毫无意义的生活可看作当时中国对宗教的一个微妙的批判)。在《纪录》(1930)中,诗人从白日梦中醒来,却无非带来了更多的梦。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没有永恒的一致性,是佛教的中心思想。在佛家看来,真我或永恒的自我这一概念是一种幻觉,为此执著,则是人类所有苦难的根源。道家同样不强调自我的永恒和伏越性,这在庄子梦为蝴蝶的插曲中就有充满诗意的表达。〔3〕佛家鼓吹超脱一切世事,因为它们最终都是虚幻和无意义的;道家思想,鉴于人类诸象的局限性,则回避作价值判断。二者结合起来,对卞诗风格有极大的影响。〔4〕
卞诗明白显示出作者同主题之间的超然态度和美学距离,这反映了佛家思想对一切事物终归虚幻的理解。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这种超然是靠并置多种观点而不是靠一个主宰一切的个人的观点。例如, 《几个人》(1932)展示了几个街上的人的画面,不断插入“当一个年轻人在荒街上沉思”这一句。诗中年轻人和其他人物之间的视觉及逻辑关系是故意含糊不清的。读者也许要问,那个年轻人在哪里?他怎么能在那样一条被作者形容有各种活动的荒街上?沉思的人有可能就是诗人自己,他故意把自己从画面上略去。
各种不同观点的并置在常被称道《断章》(1935)中也可见到: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通过采纳变化不同的观点,卞揭示了所有人生诸象的武断一时和野花一现。在心灵上卞明显地和庄子具有共鸣,这位道家一再阐明所有人间诸象的必然相对的本质。这里就引证一段:“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5〕情况到了这样的程度:月亮不过是一个装饰了风景的美丽意象,人不过是一个装饰了别人美梦的意象。“装饰”一词出现在另一首题为《妆台》(1937)的诗中,其中有这样一句“装饰的意义在失却自己/,《断章》中“你”的本向像月亮一样的飘忽不定和随意,都是合肥市靠观察的角度而定。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在《旧无夜遐思》(1935)中也出现了同样的感觉并列:“人在你梦里,你在人梦里”。同样,在《投》(1931)中,一个戏投石块的孩子自己可能就是别人手中的石块。
上一篇:“工作而等待”:论四十年代冯至的思想转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