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真——关于卢梭自传作品的一种解析(1)(2)
2017-08-06 03:40
导读:那么,卢梭的德性和他坦诚揭示的自身的丑陋,如何才能维持必需的协调呢?这一点在 他的自传里,表现得十分微妙。 首先,卢梭确信自己有一种高尚的“
那么,卢梭的德性和他坦诚揭示的自身的丑陋,如何才能维持必需的协调呢?这一点在 他的自传里,表现得十分微妙。
首先,卢梭确信自己有一种高尚的“天性”,足以保证他即使发生堕落,也不可能导 致十分严重的后果。我们在卢梭的自传性作品里经常读到这一类表述:“我对人类生来 就这么亲切,又这么热爱伟大、真、美与正义……”[5];“让·雅克是自然造就的人 ,教育对他改变极少,自出生始,各种各样的能力与力量就已经发展起来了……”[6] ;“我看出我永恒的本性跟这世界的结构以及主宰这世界的自然秩序是契合的,虚妄的 论断决不能加以破坏……”[7],等等。
当然,堕落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在《忏悔录》所写作者少年时代的故事里有颇 为详尽的描述。笔者在这里不再转述那些很多人已经熟悉的故事,但是,有两个要点需 要加以强调:
其一,卢梭通过自己的故事,描述了一个天性高贵而善良的少年怎样在恶劣的社会环 境中变坏的经历,这恰当地印证了卢梭自己的
社会学理论:人并没有基督教所声称的先 天的罪恶——所谓“原罪”;人从自然那里获得的东西原本是好的,由于社会的原因人 才变坏。我们从这类故事中看到很明显的象征意义。
其二,卢梭述及的他的堕落行为,用抽象化的概念——诸如“偷窃”、“撒谎”之类 ——来指称,似乎是严重的不道德行为,但书中具体描写的相应的故事,却远不会给读 者留下过于恶劣的印象——有些故事,甚至还让人觉得不失为可爱。因为那些“堕落行 为”,既非出于害人之心,亦不对人造成显著的危害。
关于上述这一点,《忏悔录》中所写陷害玛丽永姑娘的故事具有很高的分析价值:卢 梭十六岁时在维尔塞里斯夫人家中当仆人,夫人死后,家中难免有些混乱。卢梭由于小 偷小摸的坏习惯,偷了一条他所喜爱的已经被主人用旧了的小丝带子。事情被发觉了, 卢梭一时慌张,便推说这是另一个女仆、诚实可爱的玛丽永姑娘送给他的;又由于害怕 丢脸,在两人对质时仍一口咬定是对方所为。主人无法辨明真相,把二人同时辞退了。 这一事件中,卢梭的行为牵涉偷窃、撒谎、陷害他人等罪名,但就事件本身而言,恐怕 只能说是少年人一时的不检点而已;那位玛丽永姑娘负着不能确定也说不上严重的污点 ,生活会受到多大影响也实在难说。总之,人们不能够在这件事上怎样严厉地指责卢梭 。但有意思的是,这事在卢梭的自传中再三被提起;事件可能导致的最终结果被设想得 十分严重,由此卢梭表述了与事件本身不相称的沉重的负罪心情。“我在童年撒的那个 恶劣的谎,这一回忆使我终生为之不安,直到晚年还一直使我那早已饱受创痛的心为之 凄然。这个谎言本身就是一桩大罪,它究竟产生什么后果,我一直都不知道,但悔恨之 情使我把它想象得非常严重,这样罪过也就更大了。”[8]他人无权否定卢梭对这一事 件的痛悔之心是出于真诚;但我们说卢梭自传中关于此事件的文字具有很高的分析价值 ,乃是指它被卢梭宣称为是其一生中最大的和最后的(或者说是唯一的)的罪过。“这件 事甚至对我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我这唯一的罪行给我留下的可怕的印象,使我以后永 不会做出任何一种可以导致犯罪的行为。”[9]类似的表白在卢梭自传作品中反反复复 地出现,它揭示读者:卢梭以最坦诚的态度揭示的自己所有的丑恶,其严重程度均在这 一事件之下。耶稣说过:你们谁在心中认定自己是没有罪的,就可以用石块砸她。那么 ,谁又能确认,自己一生所犯的过错,没有一件其严重程度超过了卢梭所承认的?真的 ,谁敢说:“我比这个人好!”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承认自己的罪过,是超越此罪过的途径;揭示自己最大的罪过,也就设定了自己一切 罪过的边界。我们指卢梭就“玛丽永事件”所作忏悔别有用意或许未免尖刻,但他确实 由此为自己的德性提出了担保——然而正像后面将要说到的,当时人就德性问题对卢梭 提出的指控,实有远远过于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