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昆曲的成功传播看中国精神文化遗产的传承((2)
2017-08-09 01:31
导读:(二)定位昆曲——昆曲的整体文化价值 昆曲是一种文化情结,就今天的文化环境而言,它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其自身。那种触摸不到的神韵,与现实生活
(二)定位昆曲——昆曲的整体文化价值
昆曲是一种文化情结,就今天的文化环境而言,它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其自身。那种触摸不到的神韵,与现实生活很远,却长久地深入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昆曲不仅是一种综合的整体艺术形式,还是文字的优秀产物。由于有一批富有文采的文人创作,昆曲也创造和经历了独领风骚的繁盛时期。其词曲华丽优美,篇幅较长,文字剧本也可单独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在文学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段落。在近代,文化阶层的人士将学习昆曲作为成人增加修养,学生接受全面良好教育的组成部分。21世纪,昆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成为文化的珍藏品在现代,昆曲除了是一种文化珍藏品,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符号。从艺术价值上看,是雅文化,但从市场角度来看,昆曲的传播应是面对所有国民的大众传播,大众传媒就理应肩负起这一重任。
(三)创意新组合——昆曲传播中的媒介力量
白先勇以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走进大学,红遍中国,进而挺进世界。他说:“要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中国最美的东西。”白先勇有感于联合国科教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排行第一的昆曲的武器窳败,“衰惫不堪,欲振无力”,焦急忧心,将9岁起就存在心中的文化胎记昆曲,历经20多年的酝酿思考,使之在新的“涅槃”中嬗变、再生,得到恣肆汪洋般的发展。自2005年起,“白旋风”、“牡丹热”,在海峡两岸四地飙升窜红。京沪杭、香港、台北几十所高等学府常演不衰,场场爆满。数以10万计的新生代大学生观众群横空出世。铺天盖地的专访、对话、研讨。驱车百里,扶老携幼,街谈巷议,经久不息的谢幕掌声,蔚为大观,宛若中国文化的一次盛大庆典。美国主流传媒报道:“盛世出大戏。“2006年9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南北四所加州大学
校园共演出12场,场场爆满。许多美国
戏剧行家表示:“这是1930年梅兰芳来美演出后,中国传统
戏曲在美国最大规模及最轰动的演出。”青春版《牡丹亭》像一个涌动无限生机和活力的张力场,激发出新的文化裂变,碰溅出前所未有的现代文化火花,增添了新的文化情趣,于中国新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姑名之曰:“白先勇文化范式”。除了运用现代剧场的种种观念,从舞台、
服装、灯光设计到
美术、书法、
舞蹈艺术的综合策划等一系列创意手法,白先勇敢于或者说是恰到好处的运用了大众传播,让这部昆曲剧种焕发出独有的青春风采。
中国大学排名 除了白先勇将昆曲艺术搬上现代舞台,大众以穿越时空的方式与之面对面交流之外,有条件的电视台,广播台以纪录片或是播放经典的昆曲选段也向大众展现了昆曲的历史兴衰与文化魅力。 于丹的《昆曲审美之旅》从昆曲的“梦幻之美”、“深情之美”、“悲壮之美”、“苍凉之美”、“诙谐之美”“灵异之美”、“风雅之美”这七个方面带领读者穿越数百年,了解昆曲,感受那些曾经是我们的先人所创造的包含了优雅、从容、高贵,甚至是获得充满时尚气息的精神享受。这本书从剧情和人物入手,通过生动并极具文学性的表述,将古老的昆曲与现代生活嫁接,让人感觉昆曲这种具有600年历史的传统艺术形式,离现代人非但没有距离感,而同样需要。
三、当精英文化遭遇大众文化
(一)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碰撞
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定是有流行文化的,每个朝代、每个地区都有流行文化。但一个民族很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一个精英文化,一定是一个小众的,不可能是大众的,像流行歌、摇滚乐一样几万人来看。昆曲不是这样的。昆曲最多是一、两千人的剧院,让一些比较有文化水准的人来观赏的。象这样定位于小众且深具传统文化内质的昆曲艺术就是精英文化,而大众文化则是借助在表面上抹平了一切地域和民族差异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力量,主要以直观的电子画面和声音为载体,定位于大众消费市场的文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