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赶超思想与大跃进运动的关系(1)(2)
2017-08-10 06:29
导读:此外,由于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经济落后国家首先建立起来的,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曾经是普遍的潮流。毛泽东提出“
此外,由于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经济落后国家首先建立起来的,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曾经是普遍的潮流。毛泽东提出“十五年赶上和超过英国”受国际潮流的影响十分明显。但是,为什么惟独中国搞了大跃进运动,其他国家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事物,但却没有发生象大跃进这样的情况呢?
总之,我们认为,赶超思想和大跃进运动虽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不能视为一种因果关系,因而不能作为以此论彼的标准或依据。大跃进运动只是50年代赶超思想实践过程中的一个短暂的阶段,我们决不能简单地以大跃进运动的失败作为否定赶超思想的依据。
二、能不能说“赶超”思想与大跃进运动是一种“双重互动关系”
吴文提出了“双重互动关系”的说法,即赶超时间一次次缩短“使得大跃进运动不断升级”,大跃进运动的高涨“又影响着赶越思想越来越远离现实”。这个立论于思想和实践之间作用和反作用关系的看法,其实并不符合历史事实。我们不能赞同这一“双重互动关系”的说法。
其一,自1957年11月毛泽东提出“十五年赶超英国”后,赶超时间表确实一再被修改。最短的说法是2、3年就超过英国。这是毛泽东在1958年薄一波呈送的《汇报提纲》上所作的批示,当然反映了毛泽东的盲目乐观和急躁冒进情绪达到极致。但它不是中央的正式决定,也没有对外宣传。事实上,从当时一再提高钢产量指标的过程来看,并不是以多少年赶上英国作为动力的。因此,不能视为促使大跃进运动“升级”的依据。
其二,工业大跃进运动正式发动的标志是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后来的全民大炼钢铁就肇因于此。这次会议提出到1960年钢产量达到3000万吨,但到6月份又被提高到6000万吨。1958年的指标,八大二次会议议定的是1000万吨,后毛泽东建议,1957年为535万吨,今年可不可以翻一番。于是,最后公布的是1070万吨。其实,当时党中央领导人头脑发热表现在各方面,大幅度地提高指标并不局限在钢产量,农业产量的指标也直线上升。而且,促使工业冒进的出现很大程度是受农业冒进的影响。“以钢为纲”的提出,就是直接从“以粮为纲”翻版过来的。薄一波回忆,1958年6月18日,毛泽东与他谈话时说,现在农业已经有了办法了,叫做“以粮为钢,全面发展”,你工业怎么办?薄回答说,工业就“以钢为纲,带动一切”吧!毛泽东回答说,对,就这么办(注: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698~699页。)。因此,如果说只是因为确定了钢产量的高指标就发生了全民大炼钢铁,似乎太简单。农业也是高指标,也是“以粮为纲”,为什么没有搞全民大种粮食?问题出在当确定1958年完成1070吨钢时,时间已经过半。当年7月底的统计仅只达到380万吨。也就是说1070万吨的指标还有三分之二的任务要在5个月里完成。这样,毛泽东以及其他领导人发急了,8月中旬召开北戴河会议,研究采取紧急措施,确保完成任务。全民大炼钢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是硬着头皮,有点赶鸭子上架的味道(陈云在北戴河会议上发言提到,1958年要完成1100万吨钢已经传到国外。邓小平还插话说,给赫鲁晓夫打了保票的)。这些情况也说明,大跃进运动的失衡或失控,导致“千军万马”忙炼钢,并非与“十五年赶上英国”直接有关。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严复仕途刍议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与国共关系变化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