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礼记》中的君子文化及其启示(3)
2017-08-11 03:23
导读: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故君民者子以爱之,信以结之,则民不倍,恭以莅之,则民有孙心。有国家章义脆恶,以示民厚,则民情不贰。 因此,君子为政
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故君民者子以爱之,信以结之,则民不倍,恭以莅之,则民有孙心。”“有国家章义脆恶,以示民厚,则民情不贰。
因此,君子为政,时时从检讨自己出发,不推委责任,尽量避免有伤民意的事“德辉动乎内,而民莫不承德”(《祭义》),“故为政在人”,说到底,为官应是为百姓谋福利,只有这样为政才能聚民心、凝民力,从而得到百姓的拥护。
为官如此,做为拥有至高权威的一国君主,更要以仁爱理念宽待天下苍生。“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乐记》)。统治者应该以社稷为重,宽容为怀,兼容并包,涵纳不同民族的不同习性。如《王制》:
其政,不易其宜。中国戎宜,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日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日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日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日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只有这样各民族才能各得其所,和平共融。“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借鉴前人经验可以避免许多弯路,《祭义》认为:
“先王之所治天下者五:贵有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者也。”尊重该尊重的,慈爱该慈爱的,以礼遇的精神待民,则民必报之以重礼。这种仁爱精神关键是取决于统治者自身,要求君主具备君子修养。
评古论今,我们不得不遗憾地说,最朴素简显的道理今天在相当多的行政官员中被视为绊脚石,被踢得一文不值。看那些腐化贪污,官僚作风,真是令人痛心疾首,他们为一己私利而置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于不顾,扪心自问,良心何在!这种“窃国”现象的不良影响应当引起注意。又如公务员考试,一个普通的岗位薪水也并不诱人,居然吸引了数千人同时投考。当然这其中原因很多,但从受访者那里了解,他们认定公务员是一个肥水职业,潜在的“灰色”收入的诱惑使他们不惜加入到千军万马的行列,争过独木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过多的谴责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要遏制不良现象,应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多层面制约,多手段并行,多种有效机制同时发挥作用。这样,也许我们提倡的服务于现代社会的君子文化才能有所保证。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总之,我们应在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汲取先人的智慧,矫正社会发展中人们道德的缺失,让元典的精华“化育天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