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及观念人力资本与现代经济发展的渊源(4)
2017-08-11 06:36
导读:制度的文化蕴含规定着制度变迁的方向。诺思在 北京大学 演讲时曾说, 我们的社会演化到今天, 我们的文化传统, 我们的信仰体系, 这一切都是根本性
制度的文化蕴含规定着制度变迁的方向。诺思在
北京大学演讲时曾说, 我们的社会演化到今天, 我们的文化传统, 我们的信仰体系, 这一切都是根本性的制约因素。传统文化从风俗习惯到观念系统, 从心理到意识, 形成了对人际关系、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的独特看法: 传统文化所确认的行为规则、社会关系、思想观念在人们心里深深扎下了根, 已成为他们习以为常的东西, 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作为传统文化表现的习俗和惯例, 在制度创新中有两种可能的作用方向, 一是成为制度创新借用的资源, 即将民间运行的习俗惯例升华为普遍有效的制度; 二是成为制度创新的障碍, 即它们属于惟有改变方能建立新制度的那种类型。由此可见, 制度无非是文化进化的结果, 是各个小群体、个人的规则被更多的人接受而上升为社会规则。
传统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也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落后的文化观念会阻碍技术创新与进步, 这可以从中国的四大发明为什么没有形成科技革命浪潮的教训中得到答案: 而先进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文化则能推动技术创新与进步, 这也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所造成的思想大解放对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得到充分地体现。
再次, 经济发展表现为一系列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的上升性变革过程。
站在落后的“农业国”即发展中国家的角度, 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 在这里, 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是可以划等号的。什么是工业化? 按照发展经济学大师张培刚的定义, 工业化就是“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 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 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基要生产函数的变化”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就是熊彼德所说的“创新”。由此可见, 张培刚把工业化定义为“基要的生产函数的变化”, 实际上是承袭了其老师熊彼特创新理论的精神实质, 认为工业化就是生产要素的新组合, 而把工业化定义为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创新变化的过程。
将工业化理解为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的上升性变革过程, 实际上意味着经济发展是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 产业结构、生产组织和经济制度不断变革的过程。由于技术进步或技术创新, 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即在企业内部由手工劳动转变为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 从而导致了微观层次上的生产组织的变革; 随着新兴产业的出现, 原来的主导产业逐渐退出, 变成夕阳产业, 由新兴产业取而代之, 这就从中观层次上形成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最后, 伴随着生产组织和产业结构变革而来的, 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动, 我们可以称之为经济结构创新或制度创新。从总体上看, 基要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的变化是由技术创新引起的。因此, 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看, 工业化就是一系列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变化过程。一方面这种变化过程是由低级到高级的, 是不断前进的, 是动态的, 它既不是往返循环的, 更不是倒退的, 而是上升性的变化过程; 另一方面, 这种变化是生产技术和制度方面的突破性变革, 并不断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这种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将一个落后的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农业国, 转变为以机器生产为主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工业国。
建立在传统文化变迁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型的作用机理可用图1 来表示:
图1 传统文化对现代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图综上所述, 建立在区域文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型公式所得出的最终结论是: 经济发展或工业化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 企业家是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途径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 经济发展最终表现为一系列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的上升性变革过程。在这个模型中, 表面上看, 是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对经济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我们绝对不能忽视的前提条件是: 企业家的创新精神的生成是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传统文化虽然不能直接推动现代经济的发展, 但它却通过对企业家阶层形成的影响间接地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从本质上说, 传统文化所凝集的创新精神和开放观念是企业家精神形成的源泉, 虽然企业家阶层的形成还受其他因素如国家政策及其经济环境的影响, 但其作用均不能和传统文化的作用相提并论。改革开放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迅速生成了成千上万的企业家, 而西部企业家却非常稀缺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因此, 以传统文化为源泉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而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和技术等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要素, 都不过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外在因素或不可或缺的手段, 它们只能在完善的经济制度中才能发挥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这就是笔者对传统经济学的“悖论”, 亦或是对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所在。
参考文献:
[1 ]张培刚 农业与工业化[M] .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 ]约瑟夫·熊彼特 经济发展理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 (3) 。
[3 ]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马宏伟 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J] 经济评论,2003 , (1) 。
[5 ]North ,D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 [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3。
[6 ]LawrenceE Harrison Underdevelopment is a State of Mind The Latin American Case [M] Lanham , Md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