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欧洲的城市意识形态(1)(2)
2017-08-18 06:49
导读:城市的标志是市民阶级居于社会的主导地位,市民阶级的兴起意味着城市开始走向近代,商人、从事与商业活动相关职业的人们,手工业者、运输业从业者
城市的标志是市民阶级居于社会的主导地位,市民阶级的兴起意味着城市开始走向近代,商人、从事与商业活动相关职业的人们,手工业者、运输业从业者等人构成了最初的市民阶级。城市意识形态体现的是市民阶级的利益,所以其核心是市民人文主义或曰城市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发详于法国,13世纪下半叶传入意大利。传播者是那些修辞学家,他们曾在法国
留学,意大利伟大的诗人但丁(1265--1321)把人文主义推向高潮。人文主义针对与神学世界观针锋相对,反对以神为中心,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主宰,坚持人的自由意志和个性自由;反对神秘主义,肯定人的理性能力。针对神学宿命论的消极观点,人文主义主张个人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人决定命运,而不是命运决定人生。命运青睐勇者,勇者可以改变命运。人可以通过发扬自己的优秀品质,战胜命运。人文主义重视人的创造力,认为人有能力达到完善的境界。
市民人文主义的特点是将功利主义引入世界观。市民人文主义者重现实和尘世的享乐,反对禁欲主义。鼓励私人财富的增长,否定了传统上把富有与罪恶挂钩的观念。彼特拉克就认为有德之人应该获得荣誉等报酬。他还针对经院
哲学家漠不关心城市生活,一味闭门苦思冥想的缺点,主张为学应该济世致用。反对为学术为学术,把当时的修辞学推向城市政治生活。市民人文主义的另一种主张是全体市民的平等。城市中发展的商品经济提出了对自由、平等的要求,主要是资格平等、行为自由、人身自由等。"人文主义在中世纪末期似乎成为一种城市的现象。"[6]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西方文学中的“死”与“赎”
关于西方思想史研究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