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欧洲的城市意识形态(1)
2017-08-18 06:49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中世纪欧洲的城市意识形态(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在欧洲开始萌芽,其综合性标志是城市的复
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在欧洲开始萌芽,其综合性标志是城市的复兴和发展。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新意识形态在城市中逐渐形成。城市意识形态市民人文主义和共和主义组成,包括市民权利、人民主权、共和制和选举制等要素。
一
城市在西方自古代就出现了,古希腊文明的标志就是城邦的繁荣。罗马帝国时代大规模城市已经出现,当时的罗马城据说已有几十万人口。那个时候城市主要是消费场所和
政治中心,功能较为单一。[1]罗马帝国解体以后,采邑成为欧洲主要的经济形式,商品交换的数量和规模一时跌入谷底,城市也随之衰败。封建时代初期,许多城市的建筑毁于火灾,城市的人口由于瘟疫大幅度减少,蛮族入侵则摧垮了城市的权力基础。"在西罗马帝国城市"遗址"的围墙内只住有少数居民和一名军事、行政或宗教的首领。城市首先是主教驻在地,寥寥无几的世俗人聚居在相对来说多得多的教区周围;经济生活局限在一个小地方,也就是交换日常必需品的市场内。"城市的复兴是从12世纪开始的,其标志是商业的发达、人口的增加、行政中心的形成等。
商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起来以后,欧洲封建时代的以自给自足为标志的采邑经济便开始瓦解。在思想和观念方面,与商业文明相关的的变化随之发生。商业的发展导致衡器和量具的标准化和普及化,商品交换的频繁使人们感到交换工具(衡器和量具)标准化的重要性,守时、讲信誉等观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商业世界观在城市中得以流行。结果"一是经济上强迫接受衡具和量具的发明,结束了城市建立以前质朴的交换,二是军事上强迫接受城墙,从此隔离代替了亲近。"[2]
从12世纪中期起,对手工业品需求的不断扩大和经常性出现使得乡村手工业无法满足,手工业生产开始向城市转移。城市遂建立起自己的手工业。城市里生产的工业品在质量上远高于农村手工业,农村的手工业无力与城市手工业竞争,从此一厥不振。比如,城市呢绒业拥有通过商业途径得到的大量原料,技术先进,古老的农村呢绒业无力与城市呢绒业竞争,很快就消亡了。城市在继续作为商业中心的同时,又成为了生产的中心。 城市不但生产货物,而且创造思想,创造新的生活方式。首先是时间观念的合理化。时间在中世纪早期的依据是教堂的打钟。教堂的钟是为做礼拜而设的,按照太阳的生落来敲响。城市手工工场的劳动是在规定的时间里,由此产生了对以小时计算的计时工具的需要。机械钟在14世纪初的米兰首次出现,每小时报时一次。欧洲其他城市也陆续开始了以小时来计时,从此人们不管太阳出来不出来都能知道时间。机械表的问世使人们的时间概念脱离了农耕时代的纯自然节奏,不仅如此,它还标志着"城市生活方式在更大规模上发展一种对测量和计数的敏感性,也就是发展以数量考虑问题的心理。"[3]其次是空间观念的合理化。城市的空间布局中揉合进了美、得体、合理等观念。城市中心建有广场,建筑从广场向外扩散,,城市还铺设了街道。当时有的市政当局对城市建设有统一规划,要求市民的建造住宅时,必须得到市议会的批准。有的城市还在街心还建起了巨大的喷水池,用于清洁和美观。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
城市主义的核心是城市转为社会的支配力量。前城市时代欧洲传统上以农村为中心,地主、乡绅、贵族是上层阶级,商人、手工业者、医生、公证人等城市自由民的地位卑下。社会意识的主流是乡村美德和田园理想,人们奉行简朴、勤劳,城市意味着消费、奢侈和罪恶。从事农业生产被看作是主业,农村从社会上、政治上和文化上均支配着城市,"城市本身不是一个有机体,而是在城市-农村连续统一体的更广泛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机构。"[4]中世纪城市复兴以后,城市在政治、社会和文化上均受商人、钱币兑换商、药剂师、公证人、律师、法官、医生等类人的支配。他们是"独立实体城市兴起的原动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