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预沉池处理出水进入调节池,然后通过水泵将污水提升至地下渗滤系统,通过土壤、植物、微生物的综合净化作用实现对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质的有效去除。处理出水经集水管收集后排入农田排灌水沟渠,用于周围农田的浇灌。
1.4主要处理单元设计
1.4.1格栅
采用不锈钢制人工细格栅,置于进水渠道上,格栅宽0.6m,长lm,栅条间隙10mm。格栅倾角采用45。由于污水处理系统规模比较小,因此采用人工的方式清除格栅拦截的悬浮物。
1.4.2预沉池
预沉池可以有效沉淀污水中粒径较小的无机和有机颗粒,减小后续地下渗滤系统的负荷,防止土壤孔隙的堵塞。预沉池设计水力停留时间取3h,预沉池长2.5m,宽1.5m,深1.6m。池体采用砖混结构,内壁贴防渗膜。
1.4.3调节池
通过调节池调节进水的水质和水量。在池中安装潜污泵,将污水提升至地下渗滤系统的布水沟。调节池设计水力停留时间6h,调节池长2.5m,宽2.5m,深1.8m。池体采用砖混结构,内壁贴防渗膜。
1.4.4地下渗滤系统
根据实验室小试系统和滇池流域现场中试系统的研究结果,综合考虑强化脱氮效果和防止土壤堵塞问题,确定示范村地下渗滤示范工程采用以当地红壤土为填充介质的浅层强化布水系统,水力负荷取0.08m3/(m2·d)[1],故所需要的土地面积为A=30/0.08=375(m2)。
地下渗滤系统的剖面见图2。示范村的土壤为粘性红壤土,通气和透水性差,肥力较低,需要进行适当改良,以提高土壤的过水能力和肥力。本工程在地下渗滤系统的底层填充土壤(厚40cm)中掺加20%的昆明陶砂以增加土壤的过水能力,在表层填充土壤(厚30cm)中掺加25%的炉渣(炉渣过1cm筛子)以增加土壤的通气和透水性能。为了提高土壤的腐殖质含量,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为土壤微生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在渗滤沟内的土壤中掺加一定的草炭,使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达到5%左右。为有效防止土壤孔隙的堵塞和提高氮的去除效果,地下渗滤系统采用干湿投配操作模式。干湿比为1,即污水投配1d,落干1d。共建造两块地下渗滤系统,每块长度为20 m,宽度为10 m。由于示范村地下水埋深较浅(<0.5 m),因此地下渗滤系统建于地上,周围砖砌围墙。为了防止处理出水污染地下水,系统底部铺设防渗。系统的地表种植多年生黑麦草。
2工程运行情况
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地下渗滤示范工程自2002年12月建成,调试1个月以后正常运行。对示范工程的处理效果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系统在正常运行期间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为85.5%,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96.5%,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6.7%,达到设计要求。